时间:2018/5/5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一场始料未及的生态风暴引爆八桂大地。年4月,新华社一篇针对广西壮族自治区采石、采砂、采矿破坏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的内参文章,直指当地长年过度无序开挖矿产资源致生态系统遭严重破坏。事实上,问题的关键不仅在于采石场的建设和管理,更在于当地相关部门从思想认识到规划布局再到顶层设计都存在缺位;企业走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和低效开采的“死胡同”。“谋变”才是硬道理。在此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广西拉开了迄今为止最为严厉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综合整治的大幕。

按照往常惯例,只要住在厂里,每天上午费水华都会在矿区四处走走看看,确认一切如常后再去忙别的事。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川县大圩镇廖家村真实采石场的投资经营者,他每天最担心的还是安全问题,采挖矿石毕竟是风险极大的事,一刻都不能放松。

年4月23日这一天,这件每天的头等大事他却完全顾不上了,因为他得到一个令人吃惊的消息:他的采石场要被关停了。事件的起因源于新华社的一篇内参,随后便是一场始料未及的、广西壮族自治区迄今为止最为严厉的矿产资源整治行动。

从联合挂牌督办到迎接中央环保督察组进驻,从落实问题清单到全面整改,从颁布全区砂石资源开发专项规划到全面推行采石场标准化建设,广西国土资源系统针对采石、采砂、采矿破坏生态环境的突出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治标、治本的铁腕举措。

八桂大地的矿产资源开采秩序和生态体系在整治中亟待重构。

铁腕治乱,留住生态优势

年春节前夕,来到灵川县大圩镇廖家村委马家村。这是一个完全依靠建筑石料开采起家的村庄,每年光石山出租和就地务工,全村纯收入就有万元。然而,长年过度开挖让这里的石山面目全非,扬尘、噪音、毁路等问题,使周边的生态系统惨遭破坏。

年4月,这个位于旅游通道桂磨公路上的采石矿区因无序开采被媒体曝光。不久,环境保护部和中央深改办对漓江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展开调查,并联合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对整改行动挂牌督办。

问责压力之下,桂林市政府迅速做出了关停全市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范围内所有采石场的决定,包括桂磨公路周边在内的漓江流域21家采石场,首当其冲成为第一批关停对象。

当年8月,该流域所有采石场关停工作全面完成,达到了拆除厂房、拆除设备、撤离人员的“三不留”要求。10月,所有的采矿许可证被依法注销,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全面展开。

接手采石场不到3年就被“秒停”,这让费水华内心懊悔不已。穷则思变。年5月,他率先在灵川县三街镇启动了采石场标准化建设项目,通过建设中心控制室和钢结构厂房,力争实现自动化操作和全封闭式管理。

“其实我是最有条件走标准化这条路的,可惜一直心存侥幸,只想着少投入、多赚钱,和别的采石场一道走传统开采的老路,也把自己的石场送进了‘死胡同’。”费水华感慨道。

费水华老家浙江德清县在采石场生态开采方面有较成熟的经验,他自然也深谙此道。年接手矿山时,费水华也想过搞标准化建设,当看到周边采石场在开采、破碎、装卸等环节都在露天完成时,他还是选择了“入乡随俗”。

灵川县国土资源局副局长万永辉认为,露天开采是采石场避不开的环节,但露天加工则完全可以避免,通过标准化建设、封闭式管理,可减少扬尘对周边环境的污染。

桂林市国土资源局矿管科副科长梁柱表示,问题的关键不仅来自于采石场的建设和管理,从整个矿产资源开发监管上来看,无论是思想认识还是规划布局和顶层设计,过去都存在很大的缺位。比如未做好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与旅游开发等其他规划的衔接、未明确禁止开采区与允许开采区、未区分重点区域与其他区域,采矿权设置未避开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交通要道直观可视范围内等。

▲广西原真实采石场矿区生态环境已恢复勃勃生机

“过去我们对矿产资源领域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认识模糊,规划、管理严重跟不上,导致今天为历史交了高额学费。”据梁柱介绍,光漓江流域21家采石场的生态复绿,桂林市就花了2.58亿元。

年11月,中央环保督察组在广西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督查,在反馈意见中肯定了漓江流域采石场整治的进展,同时进一步指出广西在采石、采砂、采矿等领域存在的群众反映强烈的生态问题。不久,北海市合浦县海边违规采石也被媒体曝光。

“这些事件暴露了我们在矿产资源管理上存在较多薄弱环节,亟需采取有效措施全面提高监管水平。”广西国土资源厅厅长陈建军指出,面对持续出现的生态事件,国土资源系统必须补短板、强监管,以铁腕举措重塑矿产资源开采秩序。

治乱宜用重典,去疴须下猛药。年1月,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露天开采非金属矿产资源管理的通知》,要求严格规范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监管,避免露天采矿引发新的环境问题。

当年2月,该厅印发《广西采石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专项工作方案》,落实了全区采石场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责任主体和时间节点,明确环保督察要求关闭的矿山要在当年年底前全部完成恢复治理。

“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并听取基层干部群众对党的十九大的意见和建议,他留下的殷殷叮嘱更坚定了广西国土资源系统铁腕治乱的信心。

在组织学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时,陈建军引用甘肃祁连山和漓江流域、合浦海岸线等无序开发矿产资源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事件,警示全区国土资源系统干部职工提高认识,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地位,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秩序重塑,用好生态金招牌

远处,海天相接,水天一色;近处,草木葱茏,碧水荡漾。

年9月6日,在合浦县闸口镇成凯1号采石场旧址,北海市国土资源局地矿科负责人陈源德指着一片绿地环绕的海水告诉记者,这里原本是到处开挖的矿坑,如今一部分已经覆土,一部分恢复成了水面,准备用于生态海水养殖。

违规采石事件曝光后,合浦县第一时间关停了全县20家采石场和7家碎石场,对违法违规业主立案查处,投入万元进行矿渣清理、场地平整、边坡治理、海沟清淤等作业,并于当年9月底完成了矿坑生态修复工程。

其实早在年底,广西就完成了矿产资源整合任务。全区矿山从个下降到个,大中型矿山比例从1.71%提高到9.93%,勘查开发布局日臻优化。然而,矿山企业尤其是小矿追逐利益、忽视生态保护和监管短板等问题,还是时不时被暴露出来。此外,部分矿山业主共用采矿权,多点无序开采,在矿产资源整合后形成了新的开采乱象。

从漓江流域到北海合浦,部分非法或违规采石场的存在警醒着当地国土资源部门。年4月,广西厅印发《广西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综合整治行动方案》,对全区生产矿山的出让、审批、监管等环节进行排查清理,对发现的问题逐一落实整改。

同时,联合自治区安全监管局、煤监局,对全区所有煤矿开展超层越界开采专项检查整治行动,并组织专家对9个煤矿进行了实地抽查,杜绝超层越界开采行为的发生。

当年7月,该厅启动为期4个月的打击违法违规勘查开采矿产资源专项行动,重点打击矿业权以采代探、超层越界、超生产规模开采等行为,共打击严重违法违规行为起,依法取缔非法采矿点家。

针对中央环保督察反馈的采石、采砂、采矿破坏生态环境问题,广西国土资源厅先后组织5次全区性专项督查,完成了自然保护区内34宗采矿权的清理处置工作,对全区座尾矿库用地情况进行了清查整改,达到了预期目的。

“用好生态优势金招牌,走出产业发展新路子。”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不久,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就向全区下达了打造“美丽广西”乡村建设升级版的指令。此时,一场声势更大的矿产资源综合整治已在八桂大地拉开……

▲隆达采石场的标准化厂区

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在启动采石场扬尘污染治理的同时,对城市周边采石场进行停业整顿和重新布局,科学划定集中开采区,将采石场数量由原来的个缩减至96个,严格最低开采规模准入,推进采石场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柳州市引进低空航拍设备,对全市露天采石场进行监测,并研究制定了北部三县逐步退出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方案,明确每个县仅保留城乡建设必需的采石场5个,市本级压缩到16个,确保城市周边和各类保护区、生态功能区矿业权有序退出。

在南宁市武鸣区甘圩镇上角山石场,记者看到封闭式的厂区已经安装了各种吸尘、除尘设备,从石场到县道有2公里路已实现硬化。石场生产从破碎到输送,均采用雾炮处理,大大减少了扬尘污染。

据业主李国雄介绍,为响应环保督查整改要求,石场投入多万元进行了道路硬化,运输车辆每次必须清洁干净才能出厂,洒水车每天在石场和县道之间来回洒水10次以上。“防尘措施搞好了,周边群众的投诉就会少,我们心里也踏实。”李国雄表示。

在矿产资源综合整治中,广西国土资源厅从顶层设计入手,标本兼治,在全区部署开展了自治区、市、县三级砂石资源开发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科学划定允许开采区、限制开采区和禁止开采区,明确矿产资源开采的生态红线。

同时,严格砂石资源开采规模准入,控制全区砂石采矿权数量,推行规模化、集约化开采。未来几年,广西砂石矿山将大幅提高生产规模,实行万吨/年、50万吨/年、20万吨/年、10万吨/年等四种差别化的最低开采条件。

到年,全区大中型砂石矿山比例将达到12%以上,极大改善了建筑用石料采石场目前的“小、散、乱、差”局面。

体系重构,促进产业生态化

年10月的最后一天,南国的天气未见一丝阴冷。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全国首个省级砂石资源开发专项规划经媒体发布宣告诞生。

这一天,还有一件事发生。桂林市兴安县界首镇小水弄和高尚镇拓贝山两个采石场标准化建设试点项目通过了桂林市组织的专家验收,成为广西首批实现阶梯式开采、全封闭式加工管理的采石矿山。

从规划编制到试点探索,从顶层设计到基层实践,从专项整治到体系重构……广西在矿产资源开发管理上狠招频出,效果明显。目前,继桂林市、合浦县之后,全区已有80个市、县完成了砂石资源开发专项规划编制并获批实施。

与此同时,基于实现生态开采的采石场标准化建设试点工作,也在全区各地全面铺开,砂石类矿山的产业生态化如雨后春笋,在八桂大地上露出嫩芽。

在灵川县三街镇隆达采石场看到,占地60亩、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已经建成,实现了生产过程的全封闭化。过去“小、散、乱、差”的小型采石场,摇身一变成了生产工艺先进、环保技术一流、年生产规模达万吨的中型采石场。

费水华介绍说,采石场采取三级降尘措施,即对运石车辆喷淋、倒料时喷淋和破碎前再次喷淋的办法。厂区内装有进口吸尘喷淋设备及收尘装置,实现了生产源头减尘、生产过程降尘、生产环境排尘和装车运输除尘等各项防尘效果。

隆达采石场是桂林市开展采石场规模化、基地化、规范化建设,实现建设标准化、生产工厂化、开采阶梯化、经营规模化、管理现代化的试点项目。项目的实施,为其他地区采石场建设和生产运营管理生态化提供了良好借鉴。

对于如何从根本上实现生态开采,南宁市武鸣区甘圩镇金祥石场股东赵莉认为,除了推行采石场标准化建设和封闭式管理,砂石类采矿权开采范围的设置也要更加科学合理、更符合实际,才能更好地保护景观和环境。

“主管部门要求我们不能越界开采,但在开采范围设置时往往忽略了一个实际问题,只给你采半边山,导致无法分层级阶梯式开采。一座山削去了一半当然不好看,如果是整体挖移,那对景观环境的影响会大大减少。”赵莉表示。

▲洒水车在运输道路上洒水作业

如今,与赵莉类似的建设性意见,已经得到了各级国土资源部门的重视和采纳,一些变化正在悄然发生。按照自治区国土资源厅新出台的《砂石土矿产开发利用管理办法》,采矿权从设置、出让到审批、监管,各个环节都有了新的操作规程。

今年1月17日,广西首宗净采矿权——南宁市西乡塘区双定镇秀山村岽利坡陇集山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在南宁市公共资源网上交易系统成功挂牌出让,成交价万元,这标志着净采矿权公开出让试点取得预期效果。

净采矿权指的是出让前期准备工作处理到位,竞得人不再受土地、地面附着物及固定资产等权益制约,可直接进场开展矿山建设的拟出让采矿权。该试点的成功,突破了土地权益对矿业权出让价格的限制,激发了矿业权市场主体的竞争活力。

“广西砂石类矿业权出让已经停了一年,南宁市这次出让为全区开了个好头,今后我们将有计划地恢复投放市场。当然,矿业权设置将继续严控,我们的目标是到年,全区砂石类采矿权压缩到个以内。”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矿管处处长周文表示。

来源:中国国土资源报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白癜风治疗标准
白癫风最有效治疗偏方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