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2/1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金秋十月,秋高气爽,10月18日,楼主到合浦县公馆镇去探亲访友。到了这个季节,应该是晚稻逐渐成熟,一片金色的田园风光。在路上,我就展开了联想:在广阔田野上,金黄色的稻田,随风摇荡,穗浪滚滚,好一幅丰收景象,多么令人欣喜惬意,留恋忘返!然而,进入公馆镇境内,在公路两旁,在一些乡村,让楼主看到的不是稻浪滚滚,谷香扑面,而是耕地荒芜,杂草丛生,已然不见了往昔那种作物连片,纷繁兴旺,生机勃勃的乡村景象。

被撂荒的耕地,太多了,多可惜!有的是零零星星、三亩五亩,有的是三五十亩,有的干脆是大面积的,一片连着一片,一个村子连着一个村子,达到几百亩上千亩。这些沃土的良田,如今已成了连片的荒草地,令人心痛。这些被撂荒的耕地,有的在偏远的乡村,有的却在人来车往、交通便捷,人气兴旺的公路旁。这些荒草杂芜的田地,有的刚被弃耕,有的则被撂荒多年。楼主不知道目前公馆镇究竟有多少耕地被撂荒,因为没有去做专门的统计核实,但从目前该镇的耕地撂荒的严重程度来看,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

当然,公馆镇这种大面积撂荒耕地的现象,绝不是个案,在合浦、北海乃至全国,这个问题都比较普遍。公馆镇部分乡村成片耕地撂荒,说起来只不过是我国农村耕地使用现状的一个缩影。

曾几何时,农民离不开耕地,耕地就是农民的命根子。而现在,大片的耕地被撂荒,对赖以生存的农民来说意味着什么?

公馆镇部分乡村出现成片耕地撂荒的现象,真是令人心痛。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那么多耕地撂荒了?难道是因为农民手中的耕地太多了,种不完才导致这些耕地撂荒的?或者是因为农民不想做“农民”了,丢下手中的耕地去打工或者经商了?

公馆镇是合浦县的一个大镇,位于北海市合浦县东北部,距县城51公里。全镇面积.5平方公里,下辖23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总人口有12万多人,耕地面积.4公顷,烟花炮竹、建材、造纸、纸箱包装、印刷、运输和建筑业是该镇的支柱产业。年,全镇就完成生产总值15.2亿元,财税收入万元。但总体来说,公馆镇还是一个农业大镇。

楼主认为,公馆镇之所以出现那么多耕地撂荒的现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人多地少,小面积耕种成本过高,没人愿意去种田。人多地少是公馆镇最明显的一个镇情。据说有一些村子,人均耕地还不到三分地。小打小闹去种地,需要人手,也需要耕牛,不划算。大面积耕种是这些劳动力,小面积也要差不多的劳动力,劳动力成本过高,导致农民都不愿意去耕种了。二是种植效益低,农民也不愿去种田。一直以来,粮食价格偏低,种粮单位产出少,种粮没什么经济效益,种植其它经济作物也没有什么好的出路,加上化肥、农药、种子以及劳动力成本居高不下,说实在的,种田就是一种吃力不讨好的活。对一些农民来说,基本上是做“亏本生意”。如今还在种粮的农民,主要不是为了卖粮,而是为了留给自己“吃”,图个安全。三是农村劳动力大幅减少,耕地没人去种。由于种植效益差,许多年轻人都不愿意做农民,不愿去种田,大都选择出外打工去了。如今留下来坚守农村的,基本是那些中老年,老幼病残。人手不够,人力不足,耕地能不撂荒吗!四是水利设施年久失修,许多耕地没水灌溉。公馆镇的灌溉用水,主要靠璋嘉涵洞引来的六湖垌水库的水,以及周边一些山塘水。但自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运行以来,出了璋嘉涵洞的东西灌渠,到现在已经崩塌不少,但没有修复,导致不少村庄没水灌溉,耕地无法耕种,最终只能被丢荒。特别是早春,经常碰到干旱少雨的干扰,因为常年缺水,有些土地真的无法耕种,时间一长,耕地就慢慢被抛荒了。抛荒时间越长,复垦难度就越大,最后村民也不得不放弃了。五是土地政策限制。近几年,国家尽管免了农业税,而且还出台了种粮补贴政策,但每亩几十元或一百元的种粮补贴还是不能调动起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同时,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国家没有实现土地流转的政策,对土地的集中、规模化、机械化经营产生一定的影响。如今虽然放宽了,但农民认识和接受还有一个过程,不少农民怕在土地流转的过程中吃亏,持观望态度,甚至让其撂荒也不愿意流转。

土地撂荒问题令人心痛。对于一个人多地少,耕地资源尤其稀缺的国度而言,土地大量撂荒,无疑要引起我们的







































白癜风医院让新年无白欢度
北京白癜风的医院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