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意庵(—),北京人,原名爱新觉罗·启族,乾隆皇帝长子定安亲王永璜之后裔。书法家、画家、篆刻家,又是诗人、学者和鉴赏考据家。年获中国书协颁发的“中国书法艺术荣誉奖”。历任中国书协第一、二届理事,中国书协篆刻艺术委员会会员,吉林省书协名誉主席,白山印社社长,吉林师范学院教授等。 金意庵书法金意庵先生在诸多领域都有所涉及且颇有建树,比如他在诗词、书、画及治印方面功力均称深厚,故有“四全”书法家的美誉。书法中甲骨、真书、草书、篆书、隶书皆通,而尤以隶书见长;治印能与印外求印,取精而用宏。 金意庵书法另外,金先生喜收藏,有很高的的鉴赏能力,当年他与刘迺中先生共同审定苏轼两手卷为真迹,得到业界普遍认同,由此可见先生的鉴赏水平。有诗为证: 洒洒洋洋赋两章,饱经眼福审周详。千年墨宝真稀世,合浦珠还再入藏。盛会躬逢喜欲狂,振兴华夏兆祯祥。坡仙豪放淋漓笔,镇信夺尊夸墨王。捐献家珍慨又慷,刘君义举不寻常。大名剧迹留天地,共仰髙风并表彰。麻笺廢麝墨久弥香,也附眉山名远扬。期待殷殷须勉力,谬承嘉奖愧荣光。 这首诗是金意庵先生作于年的吉林省文化厅授奖大会上。先生为表达对苏轼两幅作品的收藏得所的喜悦之情,即席抒怀,而作此诗。 金意庵书法年,时代文艺出版社精选先生诗作五百首以《意庵诗草》名之,结集出版,其诗所触及的大都以本地风光为题材,富有乡土气息,有诗描写长白山的苍莽之象,亦有天池悬瀑的飞腾之势;或为江堤的依依杨柳,亦或北山葱郁冈峦,于笔意声韵中流露着自然之美,若诗《登长白山》云:“长白雄东北,沧溟万象春。洪荒莽广野,朴塞俊新民。凭眺怀桑梓,依稀认主宾。高山时仰止,暂作卧云人。”评论界称《意庵诗草》为“一部富丽多彩的诗篇”,由此可见先生的文学功底。 金意庵书法年,“金意庵诗书画印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开幕,由赵朴初先生亲自为展览剪彩;《金意庵诗书画印集》年出版,由赵朴初题写书名、启功作序,启功先生在《序》中写道: 金意庵先生夙耽书画,兼长铁笔,数十年来无一日不亲翰墨,其书法宗二王,参以宋元遗意。于今论书派之安雅者,于意庵一无意言。诚由学养深醇,诗文杰出,通于书画、金石,遂能不染俗格。 于后记中人云:“金老的国画,虽受业溥儒老先生,然另辟蹊径,以书法入画,格调清新,设色典雅……笔情墨意,继承文人画的传统,实非过誉,惜为书名所掩。”由此可见其书画的影响力。 金意庵书法着眼于先生的书法成就,年5月,中国书协授予意庵先生“中国书法艺术荣誉奖”,由此可见专家对其书法的公认度。 从金意庵先生不同时期的几幅作品中,金意庵先生书法的技法几乎没有大的变化,变化的是其书法的风格、气息。在这种变化中,是金意庵先生的知识、阅历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没有对事物发展规律的认知和掌握,就没有对书法的如此透彻领悟。 所以,金意庵先生在书法气息上的变化,是由其丰富的人生经历、丰厚的知识学养造成的必然结果。 金意庵书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