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小妹说:北海不仅有天下第一滩——银滩,中国最美丽海岛——涠洲岛,中国十大魅力湿地——山口红树林、百年老街、南国星岛湖等享誉中外的知名景区,还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天旅小妹专门整理了寓于民间的33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共有三批。那么,现在就跟随旅小妹的脚步,一起来感受这些非遗项目独特的魅力吧。 第一批 01《耍花楼》北海耍花楼(原称“洒花楼”)是盛行于明清时期的民间宗教艺术,在《廉州府志》和《合浦县志》均有简要的介绍。流传至今的北海耍花楼是唐代前后从中原经湖南、福建、广东入桂西北,再间接传到合浦后,逐步演变而成的一种民间宗教歌舞。北海耍花楼用廉州话演唱,起源于各种驱邪、求神的仪式,是道教与艺术结合的产物。作为宗教仪式,耍花楼影响并引领普通老百姓的精神信仰,纵使在信息化时代,它的宗教色彩仍然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02《老杨公》融合着精神信仰、民间习俗、地方风情、说唱艺术等多种历史人文元素的老杨公,盛行于北海、合浦、钦州等“廉州话”地区,用廉州话演唱的老杨公是珠乡的民间艺术,是北海市不可多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3《公馆木鱼》合浦公馆木鱼,本地群众称为“牡丹花”,主要分布在北海市合浦县的公馆镇、曲樟乡以及周边的白沙镇和闸口镇部分村屯。曲调受语言声调的影响深刻,常因依声行腔而发生变异,在说唱行为中始终体现出鲜明的客家文化色彩,给人们带来审美享受的同时,折射出客家蕴含的人格内涵。 4《疍家婚礼》疍民,是历史上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水居族群。北海疍民是鸦片战争前后逐渐从珠江三角洲江边和海边迁移过来的,仍保留了疍家水上生活的习俗。疍家婚礼,便是疍家祖先以船代步(轿)、以唱抒怀等一整套风俗习惯的集中体现,如果说陆民婚俗特色讲究一个“礼”字,那疍家婚俗还兼有一个“唱”字,这无疑是它们的古老传统“婚时以蛮歌相迎”的遗韵。 5《开海拜庙》北海疍民,在长期耕海牧渔生产生活中,以口头传说、祭祀仪式以及民间习俗活动等形式传承着疍家龙母信俗。“外沙龙母庙会”(又名“外沙祭海”)是疍家龙母信俗最重要的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其主要活动包括农历正月十五做平安,农历正月十六许福,农历五月十八龙母诞,农历十二月十六日至十八日还福等。祭祀期间,疍家人要举行抬神游街、烧金猪、唱大戏、吃祭及行香等活动,活动沿袭并展示了疍家传统歌舞、服饰、饮食文化,反映出民众祈福镶灾的求吉心愿。 6宗教信仰舞蹈《道公舞》在原始社会,人类的生产力低下,这便使当时的人们对自然界怀有依赖、恐惧而又崇敬的心理,继而他们认为万物都是有灵魂的,这就是宗教信仰的最初的形式——“万物有灵论”。之后在“万物有灵”观念的支配下,原始人类社会便逐渐产生了一系列的表现屈从、虔诚、感激、祈求或禁忌等为内容的祭祀、崇拜的活动,这些活动都少不了会有手舞足蹈的动作,这应该就是人类社会舞蹈的最初形态。这些简单的动作加上“驱鬼逐疫”、“请神迎福”思想意识的歌唱,伴之以原始的音乐,这就逐渐形成了中国早期的宗教舞蹈。 7《咸水歌》北海咸水歌因传唱地域得名。“咸水”顾名思义就是“海水”,咸水歌正是海上的或海边的歌,基本上是渔民们的歌,也可以总称为渔歌,在北海外沙、地角一带非常流行。这种富含海的韵味的歌谣,随着疍民迁徙漂移,在北海的文化土壤落地生根,既保持原生地同名歌种的血缘关系,又吸收了迁入地土著渔民歌种的养分而不断发展成熟,至今已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特色,是北部湾沿海一带以船为家的疍民世代传承的一个歌种。 8《东海歌》“东海歌”(又名“大堂歌”或“大唐歌”),是20世纪以前合浦民间盛行的一种民歌,流传于广西合浦县常乐镇以及北海市区、钦州市的犀牛脚等地。 9《西海歌》“西海歌”用廉州话演唱,是北部湾畔东起合浦山口、西到钦州犀牛脚一带,甚至浦北县、灵山县等部分地区民间最爱唱的一个歌种。文革时期曾遭禁唱,今天的西海歌主要在节庆、晚会活动或劳动时演唱,有对唱、独唱等。 10《珠还合浦》南珠文化,是影响北海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构成北海城市价值的首要特色。自古以来,古合浦(含现北海辖区范围)东南沿海盛产珍珠,所产珍珠有“南珠”之称。依托“南珠”,北海产生了鲜活独特、带有地域特色的南珠文化。由于南珠文化影响深远,千百年来,有关珍珠传说故事成百上千,代代相传,璀璨夺目,其中最为典型,流传最广的可谓是民间传说《合浦珠还》。 11民间传说《美人鱼》作为广西为数不多的海洋文化典型地区,北海的文化发展与海洋密不可分,在总体的文化中,海洋文化占主体地位。《美人鱼传说》是富有典型意义的海洋神话,流传范围广,在中国乃至世界均有流传。北海市的《美人鱼传说》,主要集中流传于环北部湾沿海一带,以铁山港营盘镇和合浦县沙田镇沿海地区流传最为广泛和集中,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传承性,是一个给予人们寄予美好愿望的民间传说。 12民间传说《阿斑火》《阿斑火》是北海合浦沿海一带的民间传说,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民间传承性。相传一千多年前,一位年轻的船工爱上被卖到妓院的阿斑女,筹钱为其赎身后藏于船舱底部,后被渔霸发现并推下海里。阿斑女死后变成一团火球,每当海上刮风下雨,火球便在海域上空回旋,寻找救她的船工,找渔霸报仇。传说反映了古代沿海渔民的悲惨遭遇,同时揭示了正邪之间的斗争,寓意“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报应。 13神话传说《六湖垌传奇》《六湖垌传奇》是关于六个天然湖泊的神话传说。包括“龙王三太子拓六湖垌为海疆”、“养珠湖为合浦珍珠哺育珠苗”、“孕育千年南珠之宝——夜明珠”等传奇故事。六湖垌即现在的曲樟乡辖区。 14口头文学《新渡古圩传奇故事》位于合浦县曲樟乡早禾村委的新渡村古圩是合浦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曲樟,位于合浦县的东北部,与博白、浦北接壤,是合浦县的一个老区和库区;但人文和自然风光景点众多,有爱国名将陈铭枢故居、全国第二大保护最完整的曲木客家土围城和景色秀丽迷人的六湖水库等。 《新渡古圩传奇故事》就是记录了新渡村古圩悠久历史的一系列传奇故事。内容主要有伏波将军开栈道,鲤鱼背金银,月亮湾船歌,撑船佬修庙求平安,举人陈竺书祭江、祭鬼,陈鸿才锦鲤落新渡,陈铭枢捐筑新渡桥,早田沟水冲鲤鱼,月亮湾长生大龙鲤等神奇传说故事。 15合浦口头方言传说 《文昌塔的传说》 《文昌塔的传说》是合浦民间传说中最著名的传说之一,与《合浦珠还》一起成为合浦古文化中两颗灿烂的明珠。用合浦方言讲述,内容与“风水”有关,是合浦人民经过千锤百炼流传下来的。四百年多来,在合浦人民口中一代又一代地传承至今,对研究合浦古文化具有很大的价值。传说中的遗址“文昌塔”是合浦古文化中保存得最好的遗址之一,对研究明代建筑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16《壁画、雕塑》壁画、雕塑是被列入北海市首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传统美术分类中的一个项目,内容包含两部分:一为壁画,包括门画、神像画和岁时风俗画等;二为雕塑,包括佛祖、菩萨、罗汉、金刚、观音等各类佛像和各种龙凤、造型雕刻等,均由民间艺人通过绘画、雕刻等手工技艺创作绘制而成。 17民间小戏剧种《廉州山歌剧》廉州山歌剧是主要流传于北海合浦(廉州话)地区的一种地方戏曲表演形式,使用廉州方言演唱,是北海目前尚存的民间传统剧种之一。 合浦古为“百越”之地。秦汉以前,廉州一带是我国南方古越民族聚居繁衍之摇篮。据《新唐书·南蛮传下·环王》中说:“又有西屠夷,盖援还,留不去者,才十户,隋末孳衍至三百,皆姓马,俗以其寓,故号‘马留人’,与林邑分唐南境。”记载的是东汉光武帝时候,伏波大将军马援奉命率兵南平交趾国(即岭南的南越王国)叛乱,马援还师时,部分将士留居合浦而不去,由10户渐增至户,因皆姓马,故称为“马留人”,说“马留话”(即廉州方言)。后合浦人口日渐增加,“马留人”便成了廉州城的开山老祖,而“马留话”则演变成了合浦地区的主题语言。 18《疍家服饰》服饰是人类特有的劳动成果,它既是物质文明的结晶,又具精神文明的含义。几乎是从服饰起源的那天起,人们就已将其生活习俗、审美情趣、色彩爱好,以及种种文化心态、宗教观念,都沉淀于服饰之中,构筑成了服饰文化精神文明内涵。 不同时代、不同区域的服饰各有特色。北海是一座具有浓郁海洋文化的城市,随着历史的车轮不断的前进,靠海而生、以船为家的疍民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有了别具一格的腿穿宽裤筒、衣着马蹄袖、头戴垂檐海笠的疍家服饰。 19合浦廉州镇区《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在中国南方十分流行。它最早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活动,发展沿革至今已成为中国民间传统水上体育娱乐项目之一。赛龙舟也是北海人特别喜欢的一项群众性运动,北海市辖一县三区均有广泛分布,有史料记载的最早可追溯至清朝。每年赛事活动举办时,海岸边人潮汹涌、锣鼓喧天,参赛选手挥桨劈波斩浪,龙舟昂首挺进,热闹非常。 20杂技与竞技《上刀梯过火山》自古以来,刀山火海用来比喻非常危险的地方。而上刀梯过火山的引申义为不畏艰险,克服种种困难去完成任务。踩住锋利的刀梯向上攀行,又从烧得发红的碳火上踏过,一双赤脚却毫无损伤,这就是上刀梯过火山。上刀梯过火山现场表演触目惊心,这一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一直蒙着一层神秘面纱,当中的奥秘大家也众说纷纭,有的说是神灵保佑,有的说是有绝密技巧,还有的说是魔术特技,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相信这都是真的。 21客家文化空间:璋嘉客家文化生态博物馆《客家文化空间:璋嘉客家文化生态博物馆》位于北海市合浦县曲樟乡璋嘉村,于年6月入选北海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整个村落自成一个文化整体,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历史景观,是广西客家乡村文化的集中反映,对客家民俗学具有相当高的研究价值。 第二批 22《北海贝雕技艺》海洋是人类和万千物种生命的摇篮。海洋文明与农耕文明是人类文明两种早期形态。人类依赖海洋浩瀚世界获取食物,生息繁衍,海洋情感、文化、艺术乃至宗教产生。贝雕是最璀璨、最亮丽、最摄人心魂的明珠,体现中华民族无穷创造活力,为世界艺术的精髓。 北海贝雕是以北部湾天然珍稀贝类为原材料,取贝壳海螺天然色泽、纹理线路,吸收海洋精华,通过精细设计、筛选材料、清洗切割、精雕细琢、运刀修饰、打磨抛光、镶嵌组装等十几道特殊工艺后铸就的艺术精品。其材质高贵,工序繁多,技艺精湛,特色浓郁,堪称北部湾海洋艺术的精髓。 23《李家拳及南蛇过垌》中国武术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中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不断积累和丰富起来的一项文化遗产。历史上有“南拳北腿”之说,南拳以福建、广东为中心,广泛流传于长江以南地区,故称“南拳”。李家拳是南拳五大流派中的一个拳系,而“南蛇过垌”则是在李家拳基础上创编,是李家拳系列拳种,属南派拟形拳,全套路模仿南蛇过垌的形态。 第三批 24《北海粤剧》在我国传统戏曲剧种中,粤剧可以说是最具改革开放品格的。它不仅吸收了我国北方戏剧文化的精华,也最早接受了西方戏剧文化的熏陶,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粤剧广泛分布于我市一县三区各个城区与乡镇,也是北海城乡流传最广、最久远、最受市民群众喜爱的一种地方戏曲。 虽然北海粤剧事业也曾历经沧桑,但由于它维系着一代又一代北海人的粤系母语情结,延续着北部湾子民独特的礼俗风情及审美情趣,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喜爱和认同,至今仍然生机勃勃,成为公园广场、街头巷尾、社区乡村群众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娱乐形式。 25《山口木偶戏》中国木偶艺术,是中国艺苑中一枝独秀的奇葩,可以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品种繁多、技艺精湛”来形容。提到泉州提线木偶、漳州布袋戏、广东杖头、潮州铁枝、陕西合阳线戏、四川大木偶等这些国内著名的木偶戏种,许多人都耳熟能详。而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在广西北海市合浦县、铁山港区、银海区等地,木偶戏也已流传了几百年。可喜的是,传统戏剧“山口木偶戏”于年7月被列入北海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极大地丰富了当地的戏曲剧种和艺术表演形式,深化了城市的文化内涵。 26《赤江陶制作技艺》赤江陶制作技艺是北海市的一门民间传统手工艺,起源于广西合浦县赤江,分布在广西北海市及钦州市浦北等地。赤江制陶技艺历史久远,工艺成熟,产品远销广西区内外,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7《合浦角雕技艺》角雕技艺是指以牛、羊、鹿、犀牛的角、蹄为原材料雕刻成工艺品的传统手工艺,是我国一项传统的手工技艺。20世纪以来,中国角雕以牛角雕为主,主要产于广西北海、黑龙江哈尔滨、内蒙古包头、广东高州、湖南南岳等地。广西北海角雕的主要产地位于合浦。北海角雕以虾为传统题材,充分利用牛角透明晶莹的特点,使作品极为生动。 28《沙蟹汁制作技艺》 故乡,是一种情怀;故乡有一种味道,总让你一辈子都牵肠挂肚、难以割舍。对北海人来说,沙蟹汁就是这其中一款味道。 沙蟹汁是用沙蟹做成的汁,是北海特有的一道特色风味蘸酱。由于原材料普通常见,制作工序简单易行,经常出现在本地人的饭桌上,其独特的口味受到普罗大众的喜爱。“沙蟹汁制作技艺”是列入北海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项目之一。 29《南康卖鸡调》 南康卖鸡调,是在长期的社会历史演变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很强地域性的汉族民歌曲种,主要分布在北海市铁山港区南康镇、合浦县常乐镇、石康镇、山口镇等白话方言地区,其中尤以铁山港区南康镇最有特色,且一直活跃于当地群众文化中,传唱度较高。 30《三婆信仰》信仰,作为人类的一种文化创造,总是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由不同的人与人类群体参与建构而成。不论是圣母玛利亚,还是耶稣基督,抑或是中国古代的孔圣和关公,都经历了一个从人到神的被形塑、被建构的复杂过程。民间信仰是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深入民众心灵的,并且长期存在和时刻影响人们思想的一种民俗文化。三婆信仰在清朝年间就为民间广为流传,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及沿海渔民祈求平安,丰收的传统民间信仰活动,至今,三婆信仰对北海等地区的文化影响力仍然日趋增强。 31《无形掌与反手剑》无形掌与反手剑主要流传于北海市与合浦县两地,在柳州市、南宁市上林县等地也有零星分布。无形掌与反手剑为郑君华(合浦县老武师,行内尊称醉酒公)所传授。 32《三棋》在中国,棋牌类游戏历史悠久,种类多样,式样丰富。棋牌游戏的盛行呈现了中国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景象,更是中国人民传统文化生活的缩影。“棋者,奕也。下棋者,艺也。”琴、棋、书、画并称中国四大传统艺术形式,成为一种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形态。棋是人民耕种劳作之余,用来消愁解闷,转移意念,开发智力,增进感情,联络感情,驱除孤独的一种体育、游艺与竞技。三棋就是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在北海市民间流传最广泛的竞技娱乐活动之一,城镇农村街头巷尾随时可见。 33《门神绘画技艺》中国百姓有贴门神的传统习惯,旨在祈求喜庆吉祥、驱邪护正。北海、合浦的渔、农民逢年过节都喜欢张贴门神画,内容包含关公、张飞、秦琼、尉迟恭、岳飞、三英战吕布、喜庆丰收等,形式简洁,极富民间色彩,是我市的一种民俗文化现象。由于其绘画技艺对画师的艺术造诣要求颇高,且需要经过长期的磨练与探索,北海现在仍能掌握门神绘画技艺的画师少之又少,急需保护、继承和发扬。 北海市是历史悠久的沿海城市,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体现劳动人民无限的创造力。 ▍信息来源:北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由北海市旅游发展委员会整理编辑 北海市旅游发展委员会西宁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北京治疗白癜风比较好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