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名臣合浦太守费贻在任上清廉勤政爱民,任职期满离开合浦之日,民众挽辕百里,送至今公馆境地的一座大山之下方换骑乘马(公馆“乘马”地名由此而来,今公馆镇乘马村委下山脚村后的烟墩岭,注:系古人交通要道,烟墩系传送信息和官兵过往的驿站),洒泪惜别。后人为纪念费贻的功德,就将此山称作廉山。明崇祯版的《廉州府志》称之“实为廉郡之镇。”廉山下的田垌也随之称作大廉垌。大廉垌中的公馆、白沙、闸口、曲樟等乡镇因此得沾享廉山、廉垌积聚吸纳的福德祥瑞,自古山川钟毓,地灵人杰,俊才辈出。 大廉垌中,乘马之阳,回龙宝地,龙华古刹,护佑一方。 龙华寺始建于大清中期。相传乾隆三十七年(年),康基田来任廉州知府之时,勘得廉州府风水宝穴四处,其中六湖垌地一处,大廉垌地一处,并赋诗题留。后世据此称二穴为“藏龙卧虎大贤隐,出将入相起群英”之象。 此后,多有勘舆大师、游方高僧接踵而至,为求福缘而不得。 一日,某大德高僧弘法布德行至此地,因连日赶路,饥渴难挨,几乎昏厥倒地之际,恍然间见一笑态老翁在耳边呼唤:宝杖回龙饮甘泉,丛林精舍好坐禅!高僧听后精神为之一振,奋力支撑禅杖而起。 就在此时,奇迹出现,禅杖插地之处,顿时涌出甘泉,高僧捧泉饮时顿悟:笑态老翁正是弥勒佛,而“丛林精舍(佛教中称寺庙为“丛林精舍”)好坐禅”,就是指引自己在此地建寺弘法。 高僧于是就涌泉之穴修井,择山坡福地建寺。 寺成,以弥勒法相显灵指引之缘,即恭迎于龙华树下成道,被佛祖指定为佛接班人的弥勒佛金身正神正位,并以龙华名之。 因此故有龙华寺及龙华寺古井显于大廉,泽被四属。 当是时也,建寺高僧谨遵佛祖显灵之意,于寺中潜心专致地诵经礼佛,弘法布德,逾一甲子而不出寺门。 周边乡民感其德高意诚,乃自发集资制造马车一乘,以送高僧回归俗家。 汉有名臣乘马留贤名,时有高僧龙华传宝刹。 此大德大善之千古佳话,成就于一地,机缘之福泽深厚,幸哉由哉。 龙华寺三间三进,寓意三会说法,度亿万三生。 第一进殿是弥勒殿,供奉弥勒佛的化身——笑容满面、袒胸露腹的布袋和尚。弥勒殿檐上悬挂着“继证大雄”的匾额。大雄是佛祖的尊号,弥勒是佛祖指定的接班人,故称“继证大雄”。 第二进殿是二帝殿,供奉的是华光大帝、康王大帝。左侧是伽蓝殿,供奉的是伽蓝大神和福德正神。右侧是祖师殿,供奉的是历代祖师。左边桧墙供奉监斋大神、钟鼓大神。右边桧墙供奉施主堂。 第三进殿为大雄宝殿,供奉佛宝、法宝、僧宝三位佛祖,文殊、观音、普贤三位菩萨、善才、龙女。左侧为天竺殿,供奉天后圣母、九天玄女。右侧为圣母殿,供奉地母娘娘、圣女娘娘。 龙华寺原是华堂焕彩,香火鼎盛,梵音远播,佛法弘扬,一方宝刹。 大廉山下,聚气蓄势,系大廉垌中所建的寺庙中最中心的地理位置,是唯一朝向大海,老鸦洲墩的大廉古刹,民国合浦县志记载的古寺。 大廉垌中,纳祥起运。 由是辛亥后的五十年间,仅我大廉一区,走出师级以上的将军十七名,县长以上的政府行政长官三十四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今,据不完全统计,升任县处级、团级以上官员多名,百万、千万、亿万富豪众众之多。是斯时也,龙华寺显,大廉当兴,将星群起,彦俊比肩。文韬武略,运脉强盛。钦廉四属,广众归心。 大廉民众更是视龙华宝刹如一方尊荣,莫不诚心顶礼膜拜。而州府官员,多有亲临祭祀;乡间贤达,岁时尊奉献祭。因此,宝刹香火鼎盛相继,寺院华宇增辉。 民国时期,经时任广东惠来县县长李佛尘(绍钦)、黄埔军校学生兼湛江专员张国年、时任公馆区区长陈铭岳及乡绅李耀武、李松于等发起重修龙华寺,龙华寺由是再现雄姿,寺庙焕彩,辉映大廉。 惜,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期,时势剧变,寺运逆转,庙宇殿堂毁于一旦。龙华寺在劫难免,梵音歇绝,香烛湮灭,断垣残壁,沦为荒芜。我大廉受众,莫不叹哉痛哉。 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间,民间自发捐资重建龙华寺。但势孤力薄,所集款项之于重建所需巨资,仅为升谷斗粟,龙华寺之重建,止于就旧址搭瓦屋陋室几间,聊作祭拜存证。 今,国泰民安。政府广开教化,倡导文明和谐。兰若精舍,梵音复起;丛林宝刹,莲座重升。 廉郡寺庙,渐次重光:东山焕彩,普度呈祥,北山保子,经鼓悠扬。何我大廉,龙华旧貌,法座未安,佛光未启,威灵何显?祈我大廉仁者乡贤,慷慨护法,再振大廉宝刹声威,共固大廉百代运势。功德大焉,善泽广焉,福报厚焉。我大廉诸君,自当踊跃,共襄此盛世盛事盛举。 龙华风景区欢迎您的光临 摄影:广场红棉 推荐阅读 ①合浦15个乡镇串成了一首诗……是谁写的太有才了! ②风景这边独好,美丽合浦,一见倾心。 ③合浦很小,却总有让你一去再去的理由!!! ④有一种乡愁,叫合浦 ⑤今天,合浦亮相世界!古港再度始发!! ⑥招募合伙人名,跟着合浦头条月赚千元!!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北部湾商城 收听我?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