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中秋佳节,提起中秋就不得不提一位伟大的文学家——苏东坡。话说,苏东坡与合浦情缘之深,其实就源于九百多年前,苏东坡在合浦度过的一个难忘的中秋节。晚年苏轼谪居岭南前后七年,契阔死生、丧亡九口。而他在合浦的两个月却鲜为人知,但正是合浦给了他一个安抚心灵的港湾,平静、超然、等待,合浦山水人文包容着一个遭遇巨大变故后的苏轼,与他化作一段历史佳话。 中秋赏月的风俗古已有之,我们从唐诗中就可以找到不少吟咏中秋的诗句,大概因为秋高气爽,正是最适合赏月的季节。不过,宋代之前,中秋只是表示节气,并没有固定在八月十五这一天,而且尚不是一个节日。宋朝时,政府才“以八月十五为中秋节”。中秋成为一个节日,始于宋代。 那么宋代的合浦人是怎么度过中秋节的呢? 宋人笔记《东京梦华录》、《梦粱录》、《武林旧事》、《醉翁谈录》均有对中秋节的描述。 宋代合浦人中秋习俗——喝酒 历朝历代每逢节日,喝酒是必不可少的活动。不晓得宋代的合浦人会不会用廉州话“猜码”,但是酒肯定是开怀畅饮到烂醉。据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重新结络门面彩楼,花头画竿,醉仙锦旆,市人争饮。至午未间,家家无酒,拽下望子”。宋朝的八月份,正是各酒务、酒库新酒上市之日。中秋节前,各个酒店都会装饰一新,皆卖新酒,到八月十五这日中午前,往往酒家的酒都售完了,放下酒帘子,不再做生意,回家欢度佳节。 宋代合浦人中秋习俗——登高赏月 赏月是中秋节的保留节目。《东京梦华录》这么描述北宋的中秋之夜:“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丝篁鼎沸。近内庭居民,夜深遥闻笙竽之声,宛若云外”。南宋时也是如此。吴自牧《梦粱录》说:“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此日三秋恰半,故谓之‘中秋’。此夜月色倍明于常时,又谓之‘月夕’。此际金风荐爽,玉露生凉,丹桂香飘,银蟾光满。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楼,临轩玩月,或开广榭,玳筵罗列,琴瑟铿锵,酌酒高歌,以卜竟夕之欢。至如铺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圆子女,以酬佳节。虽陋巷贫窭之人,解衣市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 宋代合浦人中秋习俗——吃月饼 宋代中秋吃月饼最具有说服力的记载,就发生在我们合浦。当时有一种中秋时节上市的“小饼”、“月团”。苏东坡在品尝过合浦的月饼之后,写了一首咏小饼的小诗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默品其滋味,相思泪沾巾。”苏轼写诗之时,正是中秋前后。从诗句“中有酥和饴”中,我们可以知道宋朝小饼里面包有酥油、饴糖做成的馅,跟今天的月饼是差不多的。 宋代合浦人中秋习俗——拜月 拜月祈愿也是宋代的中秋习俗,据金盈之《醉翁谈录》,“中秋...倾城人家子女,不以贫富,自能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服饰之。登楼,或于中庭焚香拜月,各有所期。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所以当时赋词者有‘时人莫讶登科早,只为常娥爱少年’之句。女则澹伫妆饰,则愿貌似常娥,员如皓月。俗传齐国无盐女,天下之至丑,因幼年拜月,后以德选入宫。帝未宠幸,上因赏月见之,姿色异常,帝爱幸之,因立为后。乃知女子拜月,有自来矣。旧传是夜月色明朗,则兔弄影而孕,生子必多。海滨老蚌吐纳月影,则多产明珠。比明年采珠捕兔者,卜此夕为验”。宋人中秋拜月所祈心愿,主要有三:读书人“愿早步蟾宫”,科考高中;女孩子“愿貌似嫦娥”;已婚夫妇愿多生贵子。你看,宋代合浦人的中秋节是不是比今人过得更有趣? 来源:原创 合浦旅游综合编辑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汉郡合浦海丝明珠 合浦历史文化景点:合浦东坡亭景区、古海角亭景区、汉闾文化园、曲木土围城、永安大士阁、槐园、四方岭汉墓保护区公园、陈铭枢故居……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哪里治疗白癜风权威白癫疯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