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浦县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中国南珠之乡 有多年建制历史,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早在商朝时期 合浦出产的珍珠就进贡给商王 成为著名的“南珠之乡” 到了汉朝 有廉吏费贻留下“廉山留名”的美传 东汉永建年间 合浦太守孟尝留下了家喻户晓的“珠还合浦”的故事 汉朝以来 合浦就与东南亚各国有政治、贸易往来 是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 而今的合浦 就像是历史河流中沉淀下来的一颗明珠 静静的散发着幽幽光芒 12月14日由北海市委网信办主办,北海市网研中心承办的“网媒看北海——走进合浦”活动正式启动。 本次走近合浦的路线是:东坡亭——汉代文化博物馆——汉闾文化园——槐园——星岛湖景区 跟着小编的脚步一起去领略合浦的文化底蕴吧~ 东坡亭 这里曾是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被贬海南重返大陆的首站和人生最后阶段的居留地。 这里记录了苏东坡从海南遇赦到合浦安置到离开的整个过程。在这里,大家可以充分了解苏东坡人生最后时光的心路历程。东坡亭景区风景优美,就像一首宋词的意境。春天花红柳绿,夏天荷风阵阵,秋天松竹滴翠,冬天,冬天嘛,我们这里没有冬天。建亭二百多年来,东坡亭吸引了许多名人,有国民党元老胡汉民、著名教育家广西大学的创建者马君武、和国歌词作者田汉,是外地朋友到合浦时的必游之地。东坡亭景区是广西区文物保护单位、廉政教育基地。 眼前这个人物雕塑就是苏东坡了。这个人很不简单,诗词文赋,琴棋书画都样样精通。拿现在的话说,绝对是大V中的大V。 合浦师范学校为诗人田汉建亭。亭旁立有一碑,是田汉题词,盛赞合浦师范学校是“青年读书求学的好去处”。 东坡井,乃廉州四大名井之一,是苏东坡在合浦时所凿的水井。这口井的井口石凿而成,井壁是砖彻的,深5.3米。井水清澈甘美,喝井中之水后,赴考文士可金榜题名。明清两代,合浦培养出了进士24人,秀才、贡生、举人六百多人,这口井功不可没啊。 这口井十几年前还在使用,我们文化长廊里的作家们,估计应该喝了不少这里的井水。 汉代文化博物馆 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以收藏、研究、修复、陈列合浦汉墓出土文物为主,兼藏本地传世文物,藏品的种类丰富、历史悠久。馆藏文物多达余件,一级文物21件,二级文物件,三级文物件。文物年代跨度从新石器时代晚期起至两汉、唐宋、元、明、清、民国,以及当代的重要文物。种类涵盖陶器、青铜器、金银器、玉器、玻璃器、铁器、水晶玛瑙、琥珀松石、书画扇面、历代钱币、古瓷器、明清家具、古册籍、碑刻、竹木象牙工艺品等。馆藏文物以汉墓出土的带酒铜提梁壶、玻璃杯、六字铭文出廓玉璧、金、玉带钩、紫水晶长串穿珠等闻名于世,反映了汉代合浦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的悠久历史。 西汉羽纹铜凤灯 灯作凤鸟形,顾首回望,双足分立,尾羽下垂及地。足与尾形成鼎立之势以支撑灯身。头、冠、颈、翅、尾、足各部位轮廓清晰,比例匀称。通体细刻羽毛,精致美观。凤鸟背部有一圆孔,用以放置长柄灯盏。凤鸟口内衔喇叭形灯罩,垂直对准灯盏蜡锥柱上方。凤鸟颈部由两段套管衔接,可以自由转动和拆卸,便于调节灯光和冲洗体内烟尘。灯罩与颈部及腹腔相通,腹腔中空,可以贮水。当灯盏中的蜡烛点燃时,烟灰经灯罩纳入颈管,再由颈管导入腹腔,最后溶入水中。 (部分展品) 汉闾文化园 广西唯一一个以汉文化为主题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合浦汉闾文化园。汉闾文化园占地面积亩,是合浦汉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投资规划建设的自治区特色文化产业重点项目,是引领合浦县旅游业发展的龙头景区之一。 现场还展示了汉代服饰,与舞台剧《珠还合浦》 槐园 合浦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槐园”(俗称花楼),是当地一位士绅王崇周先生,于年创建为一座中西合璧风格的庭院式别墅建筑群。“槐园”之名出自宋代名士王祜植槐典故,意在教育后代以“三槐堂”精英为榜样,鼓励子孙勤奋读书,修养品德,爱国爱家,为社会大众作贡献。然而经过近百年的风雨侵蚀,槐园依旧风韵犹存。 星岛湖景区 星岛湖就是洪潮江水库,在北海市北面的合浦县的西北方。距离北海市区50公里。 湖内大大小小个岛屿撒落在方圆平方公里的绿水碧波上,如繁星装点湖泊,因此得名。 星岛湖里面建有“水浒城”,就是版《水浒传》电视剧外景基地。该剧于年开始拍摄,历时3年半时间才制作完成。在当时来说,全剧共43集,平均单集成本为万元的《水浒传》,制作成本相当昂贵。这个版本的《水浒传》,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加以创新,播出之后好评如潮,曾经在全国引起热烈反响,是一代人成长记忆中不可磨灭的经典版本。 一天的行程到这里就结束了 合浦的美景远离城市的喧嚣 挑一个舒适的天气 悠哉得去体会合浦悠久的历史最合适不过 廉州街上不起眼的小吃也能作为旅途中愉悦的存在 在合浦,你会发现平时里不起眼的路边偶尔会停着一辆撑着户外伞的三轮车,人头攒动,好不热闹。一辆三轮车,一把伞,一块木板,便组成了一个水籺摊。 “这上面有肉,有木耳,酸笋” “要辣椒吗” “我卖水籺好多年了,早上在老人村哪里卖” 说话间,老板熟练的切了一份,拣了提前打包好的醋和酱油装进袋子里递给顾客,整个过程不到十秒钟。合浦人对这个移动小摊怎么会陌生,不知道多少合浦人小学的早餐就是这一份有着独特香味的水籺。而今仍能在早晨的小学附近见到这样的小三轮。 在合浦育新路,也就是在县二小的附近有一家辨识度很高的小吃店。因为,走近这家店就会闻到扑鼻的煎萝卜糕的香味。一口巨大的平底锅,一张长方形的桌子,几张小板凳,还有旁边传来的阵阵紫荆花香,这些告诉你,是这了,陪伴了合浦一代人童年的二小萝卜糕。 一块煎得焦香的萝卜糕,围着一方矮桌,一口一口咀嚼着萝卜的甜和米糕的柔软,在街坊邻居的谈笑声中体会着小城的市井喧嚣。 锅边厚厚的炉灰见证了无数人的成长,锅上“滋滋”作响的萝卜糕依然温暖着无数人的胃。 合浦中心市场一带,岭南特色的骑楼在百年风雨中保留下些许痕迹,古香古色的惠爱桥仍扮演着老友的角色陪着过往行人。 中心市场一楼里朴实的水泥台和店家热情的吆喝声是记忆里不曾变过的,这家在菜市场里扎根十一年的凉拌菜也一样。 一份酸甜苦辣交集在一起的凉拌菜加上老板夫妻俩闲暇时聊着的琐事,食客碗碟的碰撞声组成了这满满人情味。 找个时间和家人好友去好好逛逛合浦这静逸的小城吧~ 图文编辑:北海阿叔-HEY 信息来源:网络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