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三月三”作为壮族传统民歌节是壮族音乐文化的重要身份符号,但就广西合浦三合口农场的东兰县壮族移民而言,却很难在每年举办这项活动。由于这些移民从原住地迁移到安置地,不论是生产生活方式、社会环境等都发生了重大改变。传统民歌文化的传承面临着严峻的现实困境。但是,迁移与安置模式对于这些壮文化又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移民;壮族;民歌;东兰 随着农历“三月三”的到来,壮族传统的歌节盛会也紧锣密鼓地在广西各个地方展开。年,本人有幸带领团队到北海合浦参与了广西农垦局下属的三合口农场举办的壮族“三月三歌节”活动。这是“广西农垦国有三合口农场东兰籍壮族水库移民首次在平头岭分场举行了他们扎根北海24年来规模甚是隆重的集中庆祝‘壮族三月三’传统节日活动”。而年,获知三合口农场由于工作时间上的冲突(今年甘蔗的收割比去年推迟了一个月),因此,“三月三”期间的民俗活动则由职工自主安排。通过走访与调研,了解到虽然有部分壮族移民职工很想继续这项活动,但是不论从资金还是人员组织、时间安排等方面确实存在着较多的困难。最终,年的三合口农场没有了去年的欢庆与热闹。 尽管,三合口农场的“三月三”活动没有继续举办,但是,三合口农场下的“平头领分场”却成为了当地民族团结的示范点。从年的“三月三”活动举办过后,北部湾农垦局下的三合口农场、星星农场等得到当地民政局、宗教事务局等政府部门的鐧界櫆椋庡摢閲岃兘娌绘渶濂?鍖椾含娌荤枟鐧界櫆椋庡摢閲屾瘮杈冨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