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1/16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男子吃了这道菜住进ICU南平人别大意

●新闻追踪!被杀害的"鹭鸟"流向餐馆

本周南平热点推荐

■南平广播电视台:陈慧强

你了解延平吗?

你可能会说:当然啦

这个城市过熟悉掉!

来来来!

先通过一组航拍镜头

看看你真的熟悉吗?

顺便找找你的家在哪~~

要想真正了解延平

你至少得知道延平这些事儿

▼▼▼

当时延平管南平

手下还有7个“小弟”

首先是一个年份,公元年。年前,南平建县,是福建最早建县的五县之一。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大田县,建县于年,比延平晚了一千三百多年,大田一建县,就属延平管辖,当时延平已经成为国家二级行政区,算上大田,延平这位大佬手下已经有七个小弟了:南平、顺昌、将乐、沙县、尤溪、永安、大田。没错,当时是延平管南平,和现在正好相反。

师青平摄

说到南平、延平地名的更迭

咱们必须知道延平的另一件事

一个传说——双剑化龙

传说中鼎鼎大名的上古宝剑太阿、龙泉,最后剑归于何处呢?那就是延平。

郑惠平摄

话说在晋代有俩好哥们——张华雷焕,夜观天象,见“斗牛之间常有异气”,不得了,顺着这个线索,就把太阿龙泉这两宝剑给挖出来了,注意,挖宝剑的地方不是延平,是江西丰城。好哥俩一人佩一宝剑,爱若珍宝。后来张华被杀,剑不知所踪,再后来,雷焕也死了,临死前把宝剑传给他的孩子雷华(看这名字起的,这两老哥们还真是感情好啊!)有一天,雷华要到福建当官,走的水路,船行中,腰间佩剑忽然从鞘中跃出,落入水中,雷华大惊,忙派人下水打捞,下水者不见宝剑,只见两条巨大的蟠龙,当时的场景啊,那是“光彩照水,波浪惊沸”,想想都壮观啊!双剑化成神龙的地方,现在立起了一座雕塑,成为一个城市的市标。

没错,双剑化龙的所在,正是双江合流之处,闽江起点——延平津。延平成为一个城市的名字,正与这个传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张鹏摄

双剑化龙的典故

早就名声在外了

双剑化龙的传说,是一个非常非常有名的典故,有名到什么程度?,李白写“宝剑双蛟龙,雪花照芙蓉”,杜甫说“夜看丰城气,回首蛟龙池”,元稹、杜牧、白居易、柳宗元……这些如雷贯耳的诗仙大佬,都曾用过这个典故。也有名声不那么显赫的,比如刘长卿,他叹“二星来不返,双剑没相随。”是在悼念自己的好友,谁呢,就是写“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那个张继。双剑化龙传说流传之广泛,可见一斑。

唐·《晋书·张华传》

还有一个和双剑化龙有关的故事。柳公权,是唐代赫赫有名的书法家,现在孩子学书法,就不能不知道柳体,对吧?柳老师有一天研究唐太宗的书法作品集,看着看着,不对啊,这里头一篇看着不像老李头的字啊,再仔细端详,一拍大腿,这不是隔壁老王的字嘛!哪个老王?这个厉害了,是书圣之子,晋代书法家王献之,写行书、草书,那是一绝。柳老师为人认真,有错必究,立马把这篇放错地方的作品《送梨帖》摘出来,归入《王氏合集》,还写了个跋:“因太宗书卷首见此二行十字,遂连此卷末。若珠还合浦,剑入延平。”划重点来了,“珠还合浦,剑入延平”,这已经是唐朝非常有名的典故,可以直接拿来当成语用了。这个故事里,有一个千古帝王,有一位楷书老祖宗,还有一位草书大家,这里头提到延平,好在不是做嵌入式广告,不然,好家伙,得天价广告费吧!

王献之《送梨帖》

要想了解延平

还得知道一个成语

——程门立雪

对于这个成语,很多人望文生义,对这个成语有误会。我在很多地方看到过这样的插图,程老师在家里睡大觉,杨时和游酢站雪地里苦等,有小学生学到这个成语就闹不明白,这两人闯什么祸啦?被罚站到屋外头啦?还是小书童不懂事,不知道把客人迎进门?

事实真相是,人家杨时和游酢根本没被关在门外好吗?立雪,立雪,也不见得非立在雪中。《宋史·杨时传》记载:"至是,游酢、杨时见程颐于洛(今洛阳),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游酢(音zuò)与时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一日见颐”,很明显是见着了,不然得补一句“不遇”,又说“侍立不去”,注意,是“侍立”,这个“侍”,是照顾的意思,你俩站在八米开外的院子里,照顾啥?

明朝有位很有名的画家,仇英,画过一幅程门立雪图,还是比较靠谱的。年迈的老师打了个盹,两个懂事的学生安静地站在一旁,没有惊动老师,小童从门内往外探一探头,就立刻瑟缩回去,可见屋外已经漫天大雪。

明.仇英.《程门立雪图》

立雪程门的两个学生,游酢和杨时后来都很有成就,都成了大学问家,从祀孔庙。位列孔庙,可是古往今来,做学问人的最高荣誉。杨时从祀孔庙,杨时的弟子罗从彦,罗从彦的弟子李侗,李侗的弟子朱熹,都从祀孔庙。其中尤以朱熹知名度高最,是继孔孟之后,中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是古代社会后期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这个学术团队,啧啧啧,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一个字,牛!这个团队的四个人,出生地都在清代延平府的管辖范围内,所以这个彪炳千秋的团队有个熠熠生辉的名字——延平四贤。

延平四贤话古今

延平诗人陈陶

延平史上诗写的最好的诗人,你或许不知道,但是他的诗你可能读过。陈陶,他的边塞诗《陇西行》,入选《唐诗三百首》,要知道,诺大个福建,就他这一个人的这一首入选啊!诗很短,也朗朗上口,我觉得每一个延平人,都应该把它背下来: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

郑惠平摄

延平历史上,不仅有会写诗的,还有会画地图的。以前看电视剧《康熙王朝》,周培公耗费十年绘制了大清地图,把皇帝感动得唏里哗啦的,成为剧中最感人的片段。后来我才知道,其实画这地图的,不是周培公,是一群外国人。不过,延平历史上,有两个牛人,真的绘制过地图,一位是明朝的罗明,他画了《哈密地图》,一位是明末清初的胡靖,他画的是琉球也就是台湾的地图。

观山海摄

了解了延平的这些事儿

你是不是开始意识到

尽管我们生活在延平数十年

但其实对她了解得太少太少?

想了解延平的更多故事,有很多办法,比如翻看延平的地方史料,延平很早就开始修志,现存的也不少,明朝、清代、民国,建国后,都有;比如阅读一些专家学者的著作,比如武夷学院陈利华教授的《从南平到延平——延平历史的文化地理考察》,可看性很强,读来很长见识;还有一个办法,到延平区档案馆,“延平三千年”历史文化展厅马上就要建好了,在这个展厅里,你将会看到延平数千年历史是多么让人惊叹,你将会对我们的家乡——延平,由衷地萌发更多的温情与敬意。

综合:美丽延平、延平区档案馆苏贤丽(有删减)

制作:南平广播电视台

微刊编辑:王馨

微刊校对:陈音频

新闻—

点击“阅读原文”,







































甘露聚糖肽注射液
盖百霖价格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