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7/24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各位小伙伴明天就是

端午节放假啦~

(28号-30号)

我们过了这么久的端午节

你对端午节又了解多少呢?

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讲一讲

端午节怎么玩和怎么吃

怎么玩第一弹赛龙舟

要过一个热闹的端午节,不能缺少的元素就是赛龙舟了!赛龙舟前要祭祀龙神庙祈求农业丰收、风调雨顺、也保佑划船平安。

怎么玩第二弹挂艾草与菖蒲

端午节在门口挂艾草、菖蒲,就像贴上一道灵符,可以趋利避害。柳州人一般会将艾草绑成一束,插在门楣上,或是在门楣两端分别插上一根艾草。

怎么玩第三弹栓五色丝线

端午节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系线时,儿童不能开口说话。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

怎么玩第四弹画额

端午节时以雄黄涂抹小儿额头的习俗,即可驱避毒虫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猛虎以镇邪。

怎么玩第五弹戴香包

香包里装有香料佩在胸前,香气扑鼻。这些随身携带的袋囊,内容物几经变化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

怎么玩第六弹避五毒

端午正值夏季,而夏季天气燥热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虫繁殖,易咬伤人,所以要十分小心,这才形成避五毒的习惯。

怎么玩第七弹跳钟馗

端午节这一天到了清代江南苏、浙一带的居民大都在农历五月于大门或堂中挂钟馗图,以期驱邪除害、祛凶引福。

怎么玩第八弹沐兰汤

端午日洗浴兰汤是古俗,用柏叶、大风根、艾、蒲、桃叶等煮成药水洗浴,不论男女老幼,全家都洗,据说可治皮肤病、去邪气。

小伙伴们过端午节是不是也有这些习俗?

接下来我们看看

端午节都有那些美食?

怎么吃第一弹粽子

如今,粽子的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以浙江嘉兴肉粽子为代表。

粽子好吃可别贪吃哦!

适量就好!

四类人群不宜多吃粽子

心血管病患者:粽子的品种繁多,其中肉粽子和猪油豆沙粽子所含脂肪较多,属油腻食品。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的人吃多了,会增加血液黏稠度,影响血液循环,加重心脏负担和缺血程度,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

糖尿病患者:粽子中常有含糖量很高的红枣、豆沙等,吃时通常还会加糖拌和,如果不加节制,就会损害胰岛功能,引起患者血糖和尿糖迅速上升,加重病情,甚至出现昏迷、中毒。

老人和儿童:粽子多用糯米制成,粘性大,老人和儿童如过量进食,极易造成消化不良,并会因此产生胃酸过多、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

胃肠道病患者:粽子蒸熟后会释放出一种胶性物质,吃后会增加消化酶的负荷。粽子中的糯米性温滞气,吃多了会加重胃肠的负担。患十二指溃疡的病人若贪吃粽子,很有可能造成溃疡穿孔、出血。

怎么吃第二弹雄黄酒

一般饮用的雄黄酒,只是在白酒或自酿的黄酒里加入微量雄黄而成,无纯饮。对于爱酒的柳州人来说,饮雄黄酒可谓是不容错过。

怎么吃第三弹咸鸭蛋

端午节过后预示着炎热的夏天来临,动植物生命活动进入旺盛阶段,再加上气候潮湿,病虫细菌活跃,端午节吃咸鸭蛋,可以祛毒,利于保持身体健康。

怎么吃第四弹黄鳝

黄鳝是端午“五黄”中的一种,在江南人的传统中,端午节要吃“五黄”——黄鳝、黄鱼、黄瓜、咸蛋黄和雄黄酒。

怎么吃第五弹绿豆糕

“糕”和“高”同音,有积极向上飞黄腾达的寓意,与端午节的粽子连一起又有“高中”的寓意,对于准备赶考的学子来说,是一个的美好祝愿。因此,在端午节吃绿豆糕,就这样被一代一代流传了下来。

怎么吃第六弹糖麻圆

相传古时在端午节之前是雨季,阴雨连绵不止,民间说天公穿了洞要“补天”,端午节吃了糖麻圆后雨便止了,人们说是把天给补好了。所以,不喜欢下雨的柳州人就使劲吃吧!

怎么吃第七弹吃姜蒜

端午节吃姜蒜类食物,据说可以避“五毒”,有益健康,而在柳州,姜蒜也是可以很美味的!

端午有这么多好玩好吃的

现在,小编心中只有一句话

端午节赶紧来吧!

整天嘘寒问暖,不如打笔巨款!

您点一个,就值5毛钱!

5毛也是爱!

帮小编涨工资!

谢谢么么哒!~

▍内容来源:贵阳你好,多彩贵州,百度图片,百度百科,网络综合,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综合编辑:合浦特搜

赞赏

长按







































鍖椾含娌荤枟鐧界櫆椋庡埌搴曞灏戦挶
鐧界櫆椋庡摢閲屾不鐤楁晥鏋滃ソ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