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合浦就已经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始发港扬名海内外。众所周知,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因为战乱、天灾、地理因素、朝代更迭等因素。中国大地上任何一个城市都经历过频繁迁址、重建以及更名。作为一个两千多年前就已经兴起的一个古老城市,合浦在历史上也多次迁址,更名。直到经济发达的宋代,才最终确立了如今县城所在的位置建城,对了宋代的合浦已经改名叫“廉州”。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达到了封建社会的巅峰。著名史学家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宋朝人口已达到1亿多人,耕地达到7.2亿亩,宋神宗熙宁十年(年)国库收入为万贯,最高达到10.6亿贯文,即便南宋丢失半壁江山,国库财政收入竟也高达亿贯文,这样的税收后世难以企及。 那么,位于南海之滨的廉州,在经济发达的宋代究竟处在神马水平呢?合浦县文物保护单位——廉泉古井 说到廉州,就不得不讲一下廉州名字的由来。合浦古称“海北雄藩”,始建于汉元鼎六年,到唐贞观八年改置廉州,改置的缘由据说一是地理方面的原因,二是人文方面的原因。关于人文原因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因为费贻。《合浦县志》(民国版,下同)载:“费贻,四川犍为人,少好学,有志操,为乡党所推重(崇)。公孙述据蜀,贻为佯狂,避山薮中。述灭后,光武闻其贤,下诏征之,任合浦太守,莅政清简,民怀其德,咸曰:合浦江山,皆以廉名,以贻故也。”另一说是因为孟尝。合浦县海角亭碑记里记述:“左合浦,汉名郡也。地属南海,乃百粤之分,韶广以西,朱涯以东,水万折而归之,故以海角名,其涯氵矣未易量也。唐改郡为廉州,何哉?盖谓汉有孟尝太守,政善革弊,珠徒复还,因易廉名,以取律贪之义焉。”此说即是举世闻的“合浦珠还”故事。两种说法尽管传主不同,但归根结底还是突出一个主题:倡廉律贪。 巍巍大廉山 在宋朝三百年国祚中,廉州已经从西汉到五代近千年的动荡之中稳定下来,成为如今北海这片大地上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据《宋史·地理志》反映,廉州属于下州,管辖合浦、石康两县,前者属上县,后者则划归下县。廉州人口的官方统计不全,现存北宋元丰时的数据为户,也就是大约四万人,又以合浦县居多。王存的《元丰九域志》记载相近,并指出合浦县有六乡,石康县有四乡。“州”这个行政称谓相当于如今的地级市。在宋代,也像现代一样分出了一线城市、二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据 《通典》卷33《职官》载:“开元中,定天下州府自京邦及都督、都护府之外,以近畿之州为四辅,其余为六雄、十望、十紧。”并有上、中、下之分。其辅、雄、望、紧州,主要以所在地位的重要为划分依据。“辅”,本指京城附近之地,比如西汉三辅,唐代也以京城附近之州为辅州,以提高其地位。“雄”、“望”、“紧”州,也均以其政治、军事地位之重要与否以及经济开发程度作为划分依据。所以州依次分为“辅、雄、望、紧、上、中、下”七个等级。没错,我们廉州是“下州”,用今天的话讲就是廉州在宋代就是“十八线”小城市。 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的合浦,宋代时候,其实才迎来她作为港口最辉煌的时刻。如今广西沿海的廉州港、钦州港是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口,但宋代以前之所以没有充分开发利用,既与广州、交州港外贸兴盛有关,也与当地不利的航海环境有关。多年以来,廉州、钦州港外,暗礁、险滩众多,影响船只通航。从晚唐至宋初,经过官方多年开凿整治,这里的航道条件明显改善,大规模通航才成为可能。宋朝年间,钦州港属广南西路最大的港口,其次就是廉州港,两地辐射西南内地,沟通东南亚、印度洋、阿拉伯海沿岸航线,再经拜占庭帝国与欧洲大陆相通。南宋人周去非在广西做官多年,对当地的外贸情况相当熟悉,根据他的记述,通过广西港口输入输出的货物,直接或间接涉及的范围极为广泛,既包含临近的安南、占城(今越南南部)、真腊(今柬埔寨)等地,也远至天竺(今印度)、大秦(今土耳其一带)、大食(阿拉伯半岛)及波斯(今伊朗)。廉州湾《岭外代答》还记载了宋代大型商船远航的情形:“浮南海而南,舟如巨室,帆若垂天之云,舵长数丈,一舟数百人,中积一年粮。”彼时,安南是这一航路的重要中转站,其客商不仅带来本土的产品,还转手各种舶来品,包括食盐、香料、珍珠、犀角、象牙及其他珍奇异宝等,与宋朝商人交换瓷器、纺织品、金银、铜器、漆器、笔墨文具、朱砂以及各种果品等商品。安南因为不会铸钱,甚至走私交换宋朝的铜钱。有意思的是,据《岭外代答》记载,广西出产的墨,品质寻常,根本无法与内地的名墨相比,却深受安南人的喜好,竟然将买到的墨块与“角砚”“鹤笔”之类物件垂挂在腰间,以示夸耀,可知以得中国墨为荣。(也可能是没文化装成有文化的样子)南海一号沉船中的众多瓷器。宋朝的南海贸易,外国所无的瓷器是重要的出口产品,这些年在两广沿海打捞的宋代沉船中,堆积的大量瓷器即是证明。据现代考古发掘可知,合浦及周边出土了大量宋代陶瓷窑址,诸如下窑、中窑、上窑、东窑、西窑、常乐缸瓦窑、黄丽窝缸瓦窑及红坎窑等等,问世的品种繁杂多样。这种情况在广西腹地的其他地方并不多见,不用说,这显然是与当地瓷器大量外销有关。这些瓷窑当然皆属民窑,烧制的都是日用瓷器,今天人称其为外销瓷,宋朝宫廷以及上流社会肯定是看不上眼,因为内地有四大名窑的精品可供享用。华丽的蜀锦 想当年,从廉州合浦港与钦州港输出的丝织品,主要来自四川地区。蜀地自来是丝绸之乡,精美绝伦的蜀锦更是名扬天下,是宋朝皇室、达官贵人的最爱,也是各地市场上的名贵品。丝织品是中国独有的好东西,享誉海外,自然远销各地,落入外国王室、贵族的家中,像欧洲上层圈子便对此爱不释手。其实,四川的货物本来还有另外一条外出通道,就是通过云南进入今天的缅甸,再借道转往印度洋沿岸及其以西地区。可是两宋时期,因为割据云南的大理国不在中央管辖之内,这条通道便受到阻塞,虽有部分产品存在交换,但大宗商品却无法流通。因此,四川的丝织品出口主要是通过广西口岸,然后漂洋过海,廉州合浦港就扮演了其中的一个枢纽角色。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蜀地商人采购的舶来品中,以各种香料最为重要,于是蜀锦南下,蕃香北上,成为广西滨海口岸贸易的一大亮点。 看了这么多,笔者认为诸位网友应该明白“廉州”在经济发达的宋朝处于神马水平了吧?虽说宋代的廉州是人口仅有四万人的十八线小城市,但是如今北海地区真正的大型海上贸易却是从宋朝开始的,遥想一千年前的廉州,有着丰沛的南流江水系与珠江水系沟通,经灵渠进入长江水系,沟通着中原与海外。也正是因为小,因为偏,才有无数个郁郁不得志的文人骚客被贬于此留下珍贵的传世名作。我想,当年苏东坡从崖州归来踏上廉州这片热土的时候,内心也是波澜万千的吧。资料来源:陈锋《宋代留给北海的一段记忆》宁愈球邓仪昌《廉州称谓的由来》 ▌来源:原创 ▌综合编辑:南珠网(版权归作者所有) -------------广告推广-------------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