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1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题记

从古至今

多少烟雨楼台隐藏在书卷里

述说多少权贵百姓的喜怒哀乐

山水相依,血派相连

那些陈年往事与每個合浦人息息相关

关乎你是谁

从何而來

要往何处......

对于合浦,自古以來,谪徙流入合浦的士人,登亭以曲流俗之态,涵养孤忠之气,把酒当歌,凭高瞰远,流传后世。孟子曾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而笔者觉得,二汉之际的犍为郡南安人费贻算是做到了。他以自己的不淫、不移和不屈行为和清正廉洁之风,扬名千里之外!

费贻,四川南安人。费贻是有史记载以来有姓名的第一位合浦太守。费贻生于西汉向东汉转变的社会急剧动荡的年代。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汉光武素闻费贻的才能和气节,于是“遣使复征贤士费贻”遂封费贻为合浦太守。

据《华阳国志》等史籍记载,费贻随特使朝见汉光武时,光武帝说:"寡人思卿久矣,未能得见,今幸屈至,喜跃弗胜"。费贻答说:"臣恨无才佐事陛下,既蒙恩诏,敢自违乎"。汉光武帝"大喜。遂封费贻为合浦太守"。"于是咸悦,莫不归心"。由此可见费贻在当时是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汉光武"遣使复征",更是有眼光的。事实证明,费贻来到合浦任太守后,果然不负所望。

费贻在合浦太守任上,大力推行政清刑简,"政清"就是执政清廉公正,勤政有为,施德惠民。"刑简"就是各种规章制度都要符合百姓的利益,不能让不必要的规程扰民而成为老百姓的负担。他在任期上更是身体力行,为合浦的民众做了大量有益于民生的业绩,志书因此记称:"民感其德"。

不仅如此,费贻还把中原的农耕技术带到合浦,大力推行农耕,奖励农民开垦荒地,推广种植五谷杂粮和瓜果蔬菜。他还亲自下田间教合浦民众耕种、制造竹简水车、修筑山塘,蓄水灌溉农田,将当时的水田一造耕种改造为两造。同时,还引进中原种植桑、抽丝织布等技术,使当地的农民受益匪浅,并和老百姓在一起耕田建屋,同吃同住,得到了民众的爱戴和拥护。

大家都深感费贻太守惠德爱民。明崇祯本《廉州府志》记其:“少好学有志操,为乡党所敬重”,“仕合浦太守为政清简,民怀其德,或合浦江山皆名廉者,以费贻故也。”

费贻在任满离职之日,合浦郡民攀辕百里相送,一直送至县界的一座大山下方洒泪惜别。费贻离开合浦后,老百姓感念他的功德,便将洒泪惜别之处的大山称为廉山(即今合浦公馆六湖至南山一带山脉的主峰望海峰、梅嶂。此山脉下的田垌为大廉垌。《读史方舆纪要》记述,廉山又因上有廉垌而名),山下的田垌称为大廉垌,后世又将穿越合浦而过的(汉时又称"瘴江",明代称为西门江)的南流江改名为廉江,把费贻在合浦带领民众所挖的井称廉泉(今合浦县城体育场内,汉时称甘露井)。

(合浦廉江)

明宋崇祯本《廉州府志》因此记述,"合浦江山皆名廉者,以贻故也"。费贻故乡的民众为之作歌:"节义至仁费奉君,不仕乱世,不避恶君"。合浦府学孔庙的三贤祠为之塑像祭祀,以传政德。四川荣州文庙的乡贤祠中立有费贻神位。

(合浦大廉山)

到了唐代,唐贞观八年(年),唐太宗因合浦境内有廉山、廉江,便将合浦郡改为廉州,取意为"弘扬廉洁勤政吏洽之风"。此后,珠乡有了传世千秋、象征廉政官德的“五廉”(廉山、廉州、廉垌、廉泉、廉江)名胜古迹。

合浦,具有上千年的历史文化与文明

在历史的星空中

处处都有“前辈”们留下来的身影

今天我们文章中道出来的或许仅那么一位

但是,如果没有费贻的话

我想!我们合浦的历史轨迹就会改变

仙人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图片来源:网络

文字编辑:徐筱雅

出品:尚引传媒









































中科UM-D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间医院权威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