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今14.8到1.3万年 在封开县垌中岩洞内人类繁衍生息 垌中岩人是目前岭南地区发现的最早的人类 被专家称为岭南历史的揭幕人。 封开古人类遗址 封开垌中岩遗址,位于封开县河儿口镇,洞口相对高程15米。年代为旧石器时代中期。铀系法测定年代为距今14.8万年±1.3万年。年发现,年发掘,面积12平方米。堆积厚2米。在洞内左支洞胶结堆积中出土两枚人牙齿化石,形态粗壮,沟纹和小嵴多,表现出较多的原始性,属早期智人。 伴生动物群有6目24个种属,其成员与马坝人动物群基本相同,反映当时该地区的生态环境是林木茂盛,水草丰富,气候温暖湿润,适宜人类生存。 黄岩洞遗址 封开县渔涝、河儿口、莲都三镇,古灰岩石溶洞很多,特别适合古人类栖息居住。记者在垌中岩遗址看到,洞口相对高程15米,走进4米就是小洞厅,左边还有一个宽2米的支洞。支洞四壁是黄褐色的砂粘土,首次发现的人牙化石就在此挖出。另外在洞中还挖出许多哺乳动物的化石,有大熊猫、东方剑齿象、猩猩、长臂猿等20多种。 据相关资料记载,在封开县的罗沙岩遗址出土的人牙化石和石器,填补了广东地区距今2万至10万年间史前文化的空白,其系列性和典型性在岭南地区是最完整和罕见的。封开县的黄岩洞距今约1万年,是岭南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的典型洞穴遗址。 勒竹台发现粤西唯一距今至年的台地遗址。距今至年的遗址和遗物点在杏花镇有上百个。距今年的乌骚岭墓葬群,是一处原始氏族的公墓地,在广东尚属首次发现。秦汉以来各个朝代,封开境内更是出土了丰富的文化遗物。 专家考证了大量的出土文物后, 一致认为,封开是“岭南文化发祥地”之一, 有着“岭南文化古都”的历史地位。 广信文化 封开一隅,史称广信。 “广信”之名源自汉武帝御旨 “初开粤地宜广布恩信”的恩示。 公元前年、汉武帝在“广信县” 设立了“交趾刺史部”, 统治岭南地区余年。 ▲年8月,广府首府论坛在封开召开 岭南地区,背山面海,北有五岭与内地隔绝,在中国历史上曾是一个相对封闭的自然区域、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都较为落后。汉武帝将统领岭南九郡的交趾刺史部和苍梧郡治均设置在广信县,是看重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居两广之要冲,扼三江汇合之口,四面环山,易守难攻,是兵家所争的咽喉要地。贺江横贯广信其境,南通北流江、南流江、“平陆运河”、“鬼门关”水陆商旅通道而与合浦、徐闻的出海口相联,北有潇贺古道与海上丝绸之路相对接直通中原,水路交通四通发达。▲潇贺古道(摘自年6月30日出版的《南方日报》) 史书对封开的地理位置有这样的描述:“南极水陆之冲,地总百粤,山连五岭,前引长江,北背原阜,居百粤五岭之中,连九疑七泽之胜,介桂广之间、唇齿湖湘、襟喉五羊。”秦始皇二十九年(公元前年)秦军伐岭南,在海阳山开凿灵渠,沟通湘江与漓江,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年)又在富川的岭口修筑一条“新道(潇贺古道)”、将潇水与贺江联结起来,从此潇江、贺江与西江成为南北和东西往来的重要交通线,更使广信(封开)成为粤西水运中心枢纽。 在汉代,从徐闻、合浦进口的货物,经南流江、北流江抵达广信,从日南和交趾进口,可经左江和西江到广信,另外从徐闻进口货物,可从鉴江、罗定江出西江转到广信,从番禺进口则溯端溪直抵广信,反之,国内货物的出口亦以广信为中心向四方扩散。因此,在当时以水路为主的年代,处于珠江水系枢纽中心位置的广信不仅是当时岭南地区的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中心,还是南北交通的枢纽,更是接通中原与海外货易的最大集散地和海陆丝绸之路的结合点。 ▲贺江 汉武帝平定岭南之后,大大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和民族的融合。期间,一大批文人学上如陈钦、陈元、陈坚卿祖孙三代和牟子、士燮等在广信设馆客授生一徒,吸引着不少全国各地的学了前来求学取经。据罗康宁教授研究认为,岭南地区第一所官办学校就诞生在贺江流域。 他们在传播中原汉文化时所使用的就是以汉字作为记录符号的雅言,土著居民在学习汉文化和汉字时,也同时学懂了雅言。当时岭南一带土著人部落之间的语言是千差万别,相互难以沟通,又没有文字,他们除了跟汉人交往时使用“雅语”之外,部落之间交往也自然借助“雅语”形成双语制,在自己部落内交流使用自己的母语,对外交往则使用“雅语”。所以说,语言其实就是文化的载体,通过这个载体进行传播和幅射,逐渐变成为社会交往服务共同语言,让汉文化和百越文化得以交融和裂变。 先进的中原文化与这里原有的土著民族文化借助语言这个载体在这里不断碰撞、吸收、交融,逐步形成了以广信为中心,以粤语方言为主体的富有活力的广府文化区域,也让岭南散沙状的部族凝聚成一个族群。于是,广府民系及广府文化就在广信统领岭南九郡这四百年间,孕育和形成并得名。广信亦成为最早的广府首府。 ▲封开出土的部分文物 其别具特色的文化内涵与文化风貌一直影响着岭南的社会历史发展,并以广信为圆心,沿水路四面延伸,传播辐射至整个岭南地区、内地及海外,在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了广府文化特质和发展特征。因此,广府民系、广府方言、广府文化源于广信“汉化定型”便由此内聚而成。深入了解广府文化形成的过程,不仅可以了解岭南地域文化与整个中华民族文化脉络,还可以了解广府文化特色所赖以产生的历史背景。 ▲广信钟 到东汉时,班固撰《前汉书·地理志》首次使用“粤地”一词称呼作为汉族地域文化能形的广信文化。据《说文》粤“从寀从于”,是个合体字,寀于即苍梧也,说明其时广府汉族地域文化的锥形是以苍梧郡治广信县为中心的。著名学者罗香林在《世界史上广东学术源流与发展》一文中指出:“扼西江要冲的苍梧,遂成为中原学术文化与外来学术文化的重心。现在广东的封川,就是汉代苍梧郡治的广信。”这段论述,是对广信文化以汉化为主导的极其可贵的真知灼见。 ▲年11月,第四届广府文化论坛在封开召开 广信文化,底蕴丰厚,和辑百越,源远流长。这个文明古县曾在岭南历史上有着特别重要的地位,被誉为岭南文化发祥地。其鲜明的地域色彩、浓郁的地方风情、多元性与兼容性相结合的特点,凸现蓬勃生机和活力,为中华文明的历史文化长卷增添绚丽多姿、凝重深厚的华章。她延续着岭南文脉、历史记忆和文化情感,是十分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点击?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