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病最好的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ht/131228/4318825.html 沧桑古树奇木彭水人文珍宝 黔中文化的发祥地彭水,有几千年文明史。喀斯特地貌孕育着古老的河流山川,天然的植被,日精月华,成为好一派绿色的海洋。汉苗土家等多民族在这里聚居生活,受盐丹文化、流放文化,羁縻文化的熏陶,共建彭水文明。成为一个文化符号的古树奇木,见证彭水历史深受人们珍爱保护历经沧桑得以幸存。那些生长在园庭院落、山崖河畔的古树奇木叙述着彭水人的古树情结。 年初步调查,全县有古树47种棵。从树种上看,单个树种50棵以上的有4种棵,分别是黄桷树棵、椤木石楠95棵、枫香75棵、黄连木59棵;10—49棵的有11种棵,桂花49棵、甜槠48棵、银杏46棵、柏木40棵、山楠39棵、朴树31棵、长柄水青冈30棵、钩栲18棵、酸枣17棵、皂荚15棵、青冈栎10棵;1—9棵的有32种97棵。从保护级别看,有一级古树67棵,二级古树棵,三级古树棵。从行政分布上看,分布在除芦塘之外的38个乡镇。超过50棵的有3个乡镇,分别是鞍子乡79棵、龙塘乡76棵、高谷镇52棵;10—49棵的有保家、黄家、万足、梅子垭等22个乡镇;1—9棵的有润溪、龙溪等13个乡镇。年,全县再次对古树名木进行补充调查,数量有所增加。年12月14日,重庆晨报公布“重庆市森林旅游—十大树王”候选名单,龙射镇银杏、红豆,高谷镇、汉葭镇黄角树,黄家镇红豆杉、油麻藤,桑柘镇土沉香,桐楼乡楠木,善感乡乌杨,润溪乡桂花榜上有名。 这些或上千年,或数百年的古树奇木,经历自然淘汰,人为伤害,逃过一劫又一劫;正是因为与文化结缘,始能枝繁叶茂,千古不朽,生命永存,与彭水人生活紧密相连。 那一棵根植于桑柘场东北3公里处白果园的千年银杏王,古朴苍劲,伟岸大气。其根穿百米之外,胸径厘米,高约35米,冠幅平方米,材积54立方米。主干基部上至2米处,经千年风雨侵蚀,已成一空穴,南北向,中可容三、四人。其间生有白果幼苗3株,高1米许,如假山盆栽;上至7米处,四周丛生白果幼枝数百,如花团簇拥。主枝一分为二,枝围3—4米,其分叉处附生棕榈若干,高约6米,直径盈尺。分枝间有一圆形穴凼,周长1.3米,深达5米,其中水如浓茶,略带腥气,为雨水与枯叶灌注其间沤化而成。干周及丫枝间,藤蔓如龙蛇行走,似铁索悬挂。基干南边,有一树洞、洞口附石碑一块,宽1米、高1.87米,碑正文字,石碑立于清咸丰七年嘉平月朔日。这位自称建阳氏的资深老翁王炳暲对树的来源、形态和保护措施进行了全面的记述。碑文开篇即对古树发出感慨,称其长寿是“承乎天”。以溢美之词尽道树的雄伟,“远树高耸、冬枝槎枿、古干突兀、春叶敷荣、广荫陌路”。称其王姓“十世祖卜居于斯,即见其如此,莫知种于何时”,称树基部萌生的小树“亦非近代物也”。居民视古树为神树,如召伯之于甘棠、冯公之于大树,“无恃势以剪之,无重利以剥之”,世代如此,方才造就了“一望皆童山石阜,数十里中岿然独存、渺不可得”。 古老的银杏树与古老的彭水共生共长,人们赋予她灵性和爱意。 龙射镇凉风村敲梆岭,地处花塔梁子南侧的棣棠河流域,海拔米左右,是西南红豆杉、古老银杏的原产地,这里有古老的银杏树数十棵,彭水一号红豆杉也曾生长在这里。这里悬崖边有一形如木梆的巨石搁置在石梁上,以石叩击,梆梆着响,声如夜静敲梆,十分美妙,因而得名敲梆岭。距离巨石不远处生长着两棵高大古老的银杏树,被当地苗族居民称作比翼齐飞的“情侣树”、“神树”、“富贵树”。两株银杏,一雌一雄,东西排列,相距50米,近观似恩爱夫妻,比翼齐飞,远观如两尊宝塔,相互辉映。东南面的雌株最大,胸径2.5米,树高43.5米,冠幅平方米。树体雄壮、气派,枝繁叶茂。树高3.5米处,分出两主枝,似两尊擎天玉柱,直插云霄。树高15米以下的树枝基部,生出气根无数,好似倒垂的冰挂,倒悬的竹笋,微握伸展的手指。特别是主干2米处向南伸出的侧枝上,倒挂5条气根,长30—50厘米,形似钟乳,惟妙惟肖。两主枝每间隔2—3米,生出侧枝向四面八方延展,蔚为壮观。2米以下的层层树皮,形成树瘤。树基北侧一石,成为树体的强大支撑,树根沿东西两面穿入土中。此树枝叶繁茂,硕果累累。挂果过多,枝桠不堪重负,枝桠常有折损。西北面的雄株稍小,胸径1.4米,树高38米,冠幅平方米,枝丫较大树稀疏。两树相拥相伴,千年共生。 彭水的多少珍稀名贵品种树木历经千百年生存下来成为古树奇葩。这是一个群落,一个代表彭水人灵性的树的群落。诸佛乡复兴村杨家坝就有一处黑塔子(亦称金弹子)群落。群落现存9株,树高25米,胸围—厘米之间,冠幅达平方米,树龄年。年3月,县林业局出资,诸佛乡政府筑台立碑保护古树群。作家张远伦作碑序,云:“巍峨高耸、华冠如云、枝繁叶茂、苍劲遒曲,呈祥瑞之兆;或一柱擎天苍穹侧目,或两树连体夫妇相濡,或盘根错节造型奇特,或枝干众多雍容华贵”。杨家坝黑塔子群落同彭水的民族文化结缘,共生出众多的历史古迹和文化遗存。古树群周围有名扬渝东南的历史遗迹诸佛寺,有建于清光绪二十五年的会仙桥、建于咸丰申寅的杨再玖夫妇花坟、建于道光三年的傅宜述墓。周围村落苗族文化深厚,村民唱《诸佛盘歌》、跳甩手揖、行拱手礼、敲“一、二、三”锣鼓。在古树附近新近发现有清河温泉、青灵红豆园、复兴九黎苗寨等极具旅游开发价值景点。年5月24日,重庆电视台午间新闻播报《彭水惊现年以上金弹子古树群》,介绍了刚劲挺拔的金弹子古树群。 还有一棵古老的黑塔子,位于龙射镇白果村黑塔子的地方。树高15米,胸围5.2米,冠幅达平方米,树龄年。树高3.5米主枝折断,断枝处丛生出无数枝条,与地面呈度—度向上生长,远观似巨大的绿色球体。秋天,金黄色的油柿子挂满树梢,果实累累,压弯枝头。两山树林中,无数黑塔子树桩也有两三百年历史,分明向人们展示了曾经的繁荣。现有无数的黑塔子小树,在那棵古树四周丛生着,将成长为若干年后的黑塔子群落。 黔中文化发展了彭水的文明史,彭水的古树也就成为彭水文明史的见证,而记入史册。 县委广场那一棵黄桷树(亦称黄葛树、榕树),以其厚重的文化底蕴著称,被誉为“文化树”。黄桷树矗立在乌江岸边,虬根盘踞在巨大的岩石之上,干枝遒劲,气根虬接,附崖攀石而立,似高大的盆景。树高近20米,胸围7米。浓荫遮蔽一块十余平方米的巨石上,建有绿荫轩,黄桷树和绿阴轩一道被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轩原为四出飞檐的独亭,雕花门棂,有矮栏可凭依,与摩围诸峰隔江相望。门楣悬挂黄山谷手书“绿阴轩·山谷题”楷书匾额一方,字色粉绿,檀木衬底,清秀雅致。宋代以来,文人墨客来此,纷纷刻石题记。现树基仅留“福”字,其余题刻均已淹没在岁月之中。幸在树下悬崖巨石上,留下数十方题刻与日月同辉,如“危然大块”、“岩迎碧水”、“山静日长”、“山水清音”、“卧佛岩”等题刻还清晰可辨,在这些珍贵的题刻中,“绿阴轩·山谷书”,历经千年仍然清晰醒目。黄庭坚,江西修水人,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宋绍圣初年,被哲宗皇帝贬谪为涪州别驾,黔州安置。次年正月,黄庭坚离开开封,四月二十三日到达彭水,寓居彭水县城。在彭水期间,见此古榕“劲枝盘虬,浓荫匝地,每当盛夏,凉风宜人,景致极幽”,便“选定古榕树下,亲建小轩”。建轩之时,正逢此树结籽满枝,又悉夫人涪州生子,借唐代诗人杜牧《怅诗》诗句“绿叶成荫籽满枝”之意,命名“绿阴轩”,在岩壁上自题“绿阴轩”石刻。在彭水生活3年多时间里,他寓居郁山开元寺“怡思堂”,种菜写诗、收徒教化、吸水炼丹、与民同乐。还建堂讲学,与人论经文,深得大众喜爱,令人敬仰。这棵黄桷树成为黄山谷的精神意象得到彭水人民的尊崇和守护,千年不朽。 一棵棵高大挺拔的乌杨树带来了古往今来的人们给彭水的愿望和祝愿。那一棵生长在善感乡水田村周家寨的乌杨树,高大挺拔,枝繁叶茂,树高26米,胸径1.8米,树冠平方米。树丫间寄生藤蔓,似垂帘挂满树梢。树上附生冰籽1株,大如碗口。冰籽可提取冰仔膏,含膳食纤维,口感柔滑细腻,回味芳香,蔚为奇观。历史上,乌江河谷有不少的乌杨树,现在十分罕见,实属珍稀。周家寨位于乌江右岸,处于彭水最南端,与酉阳自治县隔沟临界,和贵州省沿河自治县隔河相望,有“一脚踏两省三县”之说。全寨原来有4棵高大的乌杨树,彭水电站蓄水后,仅存两棵。据历史记载,蜀汉章武元年,蜀国废巴东属国都尉置涪陵郡,隶属于益州,治所在郁山镇。建兴中改为涪陵属国,领涪陵、汉葭、丹兴、万宁、汉复、汉平6县。西晋仍置涪陵郡,改属梁州,郡治所迁汉复县地今善感周家寨、沿河洪渡镇一带,领涪陵、汉葭、丹兴、万宁4县。考古发现,周家寨发现官衙坝、汉代砖窑等遗址,为汉复县遗址,又有砍头坝地名,或为涪陵郡乔迁地。涪陵郡第一任郡守是蜀国军师庞统的独子庞宏,他任职期间,汉复县发生了官吏扰民事件,便亲自前去处理,返回彭水时,在距鹿角约5公里的庞滩不幸船毁身亡。据传,在周家寨期间,庞宏带领民众栽植了这些乌杨树。据此推断,这棵乌江第一乌杨也有1年历史。乌杨树属珍稀树种,全县仅存6棵。自身修复能力特别强,枝桠折断后,能自身植皮愈合,不留痕迹。周家寨乌杨树,较之贵州沿河“千年乌杨”,高大古老,历史悠久,堪称“乌江第一乌杨树”。 保家小学(原鹿山书院)院坝中有1株乌杨树古老而挺拔,树高21米、胸径1.66米、树冠平方米。树的主干部分有一半是空的,学校用砖石填实,树皮表面生长着直径3—4厘米如银元状圆形鱼鳞甲片,呈螺旋状分布,盛名“摇钱树”。主干根部东侧约2米高处,可见主干7米处,发3枝,树丫中,寄生出4根黄角树,最大的一棵胸径0.13米,气根纵横缠绕乌杨树主干,大有喧宾夺主之势,形成树中树的奇观。县志记载,在这棵古老乌杨树的荫蔽下,于清光绪十七年建立了鹿山书院。由士绅徐壁斋、徐缙臣昆仲倡导捐款兴建,胡德高、肖张氏等人乐助其成。建筑宽敞,风景清幽。光绪三十年改设为鹿山小学堂。书院旁有1个四季不枯的古井,名白鹿井,水质清亮,透着丝丝幽香,周围还有4株黄桷古树,可谓“风景清幽”。鹿山书院教书育人,为彭水乃至国家的发展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也留下了大量气势磅礴的对联,清朝文人郑沅题鹿山书院上联“古思州实界蜀黔湘鄂之交,此乡岩壑钟材,不徒访山谷书堂遗迹”;下联为“今学者宜合汉宋中西为一,他日文章经世,始共信孙卿效儒名篇”。 鞍子乡红星村机架房的一棵南方红豆杉,树高25米,胸围4.9米,冠幅达平方米、树龄年树体内空,在树高6米处的东南面,有一树洞与外界相连,树洞高1.2米,树洞宽10—30厘米。树高16米处分3枝,东南方向的主枝最大,树枝直径约1米;西北枝次之,枝桠最高,枝顶部干枯。东北方的多数延展枝被雷击折断。整个树姿苍劲古朴、雄伟挺拔、高耸入云。红豆杉古树北面米处就是气势雄浑、内容丰富、工艺精巧、造型独特的田时凤墓。古树西北方米处,是清光绪年间就商贾云集的百福场。古树、古墓、古场镇,构成了该地独特的风光。 县城里位于汉葭镇第一小学校的那棵黄桷树,则见证了彭水现代史上一段悲壮的历史。那棵黄桷树树高22米,胸围6.5米,冠幅平方米。在主干8米左右分杈形成两株独立的树干,两树均呈圆弧形向中间合拢,形成一圆形门洞,然后各向南北延伸10米左右,如卧龙戏水,蜿蜒盘旋。整个树形在中上部分生成6个树干,沿水平方向略向上倾斜渐次蔓延,枝繁叶茂,其中北面的两个树干如同张开的双臂拥抱旁边的楼房。由远望去,该树气势磅礴、遒劲有力,如群龙昂首,直指苍穹。以主干分东西两半,落叶发枝截然错开,形成特殊景致,蔚为奇观。汉葭镇第一小学校原来是建于清朝康熙五十七年摩围书院,民国时期建小学校,有数百年历史,其操场俗称“仓坝”。“红军树”位于操场南侧尽头的高坎之上,矗立在楼宇之间,亭亭玉立。相传宋代筑城时所栽,至今已有千年历史。20世纪30年代,彭水革命先驱彭济民、刘伯容等,先后在此学校以教书为掩护,秘密从事革命活动,领导了彭水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年,彭水“3·30”惨案后,刘伯容前往普子恢复县委组织成立第二届县委,在普子、龙射、太原、马武一线坚持革命活动。年初,由于叛徒告密,刘伯容不幸被刽子手杀害,国民党反动派将其头颅割下来悬挂在此黄桷树上示众,藉以恐吓革命者。年5月8日,贺龙、关向应带领红三军,突袭国民党守军,攻占彭水县城,司令部就设在据此约50米的天主教真原堂。当日,贺龙带领红军战士打开监狱,释放无辜群众。随后,在仓坝组织召开群众大会,贺龙将军站在黄桷树下,宣传红军的政策,教育大家积极参加红军,推翻蒋介石的反动统治,争取独立自由。红军离开后,为了纪念红军,人们亲切称这棵黄桷树为“红军树”。 年5月10日,贺龙、关向应带领红三军退出彭水县城,在黄家坝休整三天后,一部沿燕子村,在长旗坝渡过阿依河(时称长溪河)进入贵州,转战沿河、酉阳,在南腰界建立红色根据地。这一行程使这一片蛮荒地代,留下了红军的足迹,撒下了革命的种子。给这一带的古树奇木赋予了新的生命,人们沿着红军的足迹从黄家坝燕子村进入阿依河,可以欣赏到这一带古树奇木群落的奇异风光,而成为渝东南著名的风景区。燕子村有一片方圆约2平方公里的油麻藤(俗称牛马藤)群落。粗大的油麻藤有的攀沿在高大的枫香、榔榆、罗木、石楠、水青杠树上,有的匍匐垂吊在悬崖峭壁上。藤靠树支撑,树靠藤缠绕,藤缠树,树缠藤。相互依赖,相互竞争,形成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古树带中部岩蜂坨悬崖边生长着高达30米的杂木,古老的油麻藤在两棵树间,向上攀爬近8米后,向南延伸约30米,再发枝藤攀附在茂密的枝丫间,犹如巨龙盘树,覆盖树冠平方米。油麻藤主茎粗壮如树,胸径达65厘米,虽然年久腐烂过半,仍然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向南约米,悬崖间又生一棵油麻藤。藤粗约50厘米,主茎长达30米,附着在悬崖边高大的黄连木上,回头向西腾空4米到达古老的银树枝丫,再转向西北部腾空近6米挂到20米高的枫树枝丫间。在黄连木东侧分枝下垂10余米,条条藤蔓果实累累。银树上、枫树间,再分十数枝蔓,攀爬到颗颗树枝间,婆娑下垂,展布面积余平方米。燕子村油麻藤大大超过了《中国树木志》记载的最大标准,堪称“亚洲藤王”。燕子村岩蜂坨古树古藤群落带中,距离油麻藤王群落约米处,有一枫香树,高大挺拔,生长旺盛,胸围4米有余,高45米,主干粗壮笔直25米,冠覆平方米,树龄约年。向南约40米,生长一棵俗称“线榔”的榉树,胸径近1米,高达30余米,树龄已达年,位于阿依河景区边沿,与亚洲滕王群落比邻,一同见证了红军长征的足迹和解放战争的硝烟,是不可多得红色风景树。 彭水的古树被人们人性化了,像尊重长者那样尊重那一棵棵从远古延展下来的生命体,如同珍惜自己的生命那样舍身加以保护。 高谷镇共和村安家坝,地处乌江右岸下联滩的台地上,那一棵黄桷树树势高大,树干粗壮,胸围达13.2米,需8人方可合抱。树冠如一把擎天巨伞,铺天盖地,堪称“乌江黄桷树王”,荣登7年9月出版的《重庆古树名木》杂志封面。此树根须扎在松软的沙质黄壤土层中,基部上2米出分为3枝,倾斜向上,高达20余米,枝叶繁茂,冠幅达平方米,树龄1余年,是名副其实的长寿树,见证了乌江上千年的风雨历程。古往今来,乌江上来来往往的纤夫船帮,走南闯北的商贩民夫,过往行人,皆喜在此纳凉避雨,休憩歇息,形成了远近闻名的“树驿站”。树王后靠千年古寨,聚居着淳朴的苗族山民。苗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喝山泉,吃五谷,过着十分悠闲的田园生活。苗民们为了孩子能顺利长大成人,便择良辰吉日,烧香点烛,举行隆重而虔诚的“拜祭”仪式,将自家孩子托付给树王作子女,孩子尊树王为“保爷”。每当逢年过节,树王的子子孙孙在树下烧钱化纸,以示感恩戴德。古寨因此人丁兴旺,人们安居乐业,遂取地名安家坝。 鞍子乡新式村火石坝,有一株被当地人称为“啥子树”的常绿大树。树基部直径1米,树高20厘米处折断,在折断处萌生4根树桠,丛生出4株子树,其中2株干枯,2株长势良好。树径22厘米,枝繁叶茂,冠幅平方米。树叶形似水青杠叶,厚比铜钱。当地93岁老木匠曾大慧讲,人们不能将树干、树枝、树叶作燃料,也不能做他用。否则,轻则肚子疼痛难忍,重则全家遭受不幸。百多年来,无论大人小孩,都避而远之,唯恐冒犯古树引来不幸。民国时期乡绅陈国友对此树十分敬畏,呼之为“保爷”。该树位于鞍子、诸佛两乡交界之地,树下有两尊土地神,供两乡村民长期供奉。 龙射镇东南部坨田红豆堡拔地而起,高约50米,形如倒扣的铜钟。山顶上耸立着一棵红豆树,犹如多情的苗家女子,登高守望远去的情郎,被人们称为苗王相思树。此树高大珍贵,生命旺盛。树高20米,围圆3米。主干5米处向四周发出8根枝桠,冠幅达余平方米。距离主干2米的树根上生长一棵幼树,高3米,形成母子树。主干东面有两个斧砍痕迹,树上也有多处断枝。村民孙第方介绍,刀斧伤口是年大战钢铁时留下的。当时村民要砍伐此树烧炭炼钢,其父孙寿昌以5棵板栗树调换才幸免于难。挂果年份,红豆挂满枝头,撒落地上,鲜红夺目,煞是好看。 诸佛乡庙池村葡萄面一土坎上,生长着一株罗汉松,树高11米、胸径92厘米、冠幅6米,树龄年。树干粗大通直,挺拔秀丽,枝叶茂盛。60年代初,树高6米处被雷击折断。后在折断处的东面,长出众多丛生枝,树冠呈球形。树干凹凸不平,似绳索缠绕,南面树皮脱落,基部留有斧痕。20世纪80年代,树的主人何昌华父亲何德生欲将其砍作寿木,砍了20多刀,顿感肚子疼痛难忍,遂停止砍伐,此树得以保存。此后村民对古树敬若神明、顶礼膜拜,一些多病的孩子,称此树为“保爷”。村民视古树为“镇村之宝”,逢年过节,村民自发到树前放鞭炮,挂红布,祈求平安吉祥。近年来,随着城市绿化对大树需求的增加,一些商贩出10万人民币,欲购买此树,村民不为所动。 彭水地处中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区,多年平均气温17.50℃,常年平均降雨量.20毫米,年均蒸发量.40毫米,适宜各种植物的生长。遍布四野的千奇百怪的古树奇木更是珠翠点点、琳琅满目,深受人们珍爱。 桑柘镇丰柏村河坝那一棵土沉香,高大挺拔,当地苗家人称其为“香楠”,说他是“香树神”。年5月,被重庆市旅游局、重庆市林业局命名为“重庆市森林旅游—十大树王”。该树像一尊宝塔,生长在石板滩上,尽管四周土壤贫瘠,此树却高大粗壮,枝繁叶茂。树高40米,胸围8米,树冠平方米,树龄达1年。主干4米处分叉4枝,状如撑开的一把大伞,郁郁葱葱。树根盘回如龙爪,似巨蟒,十分神奇。石板上铺着巨大的树根,露出地面最长达3米。冬月落果,实为肉果,皮呈绿色。普子香果树,古老珍稀,倾斜千年不倒,有如比萨斜塔,堪称一绝,蔚为奇观。香果树俗称丁木,被英国植物学家威尔逊誉为“中国森林中最美丽动人的树”。彭水森林中的这棵“比萨斜塔香果树”,位于普子镇齐心村二组。高20米,胸径厘米,冠幅平方米,树龄0年。主干向西南方向呈75度倾斜,高6米处,主干一分为二,向同一方向延展,很久以前被雷劈断,在原主干5米处,又生出两个树枝,向垂直于地面的方向生长。垂直生长的树枝再长2个树丫,向东西两个方向生长。主干内空,可供四人围坐,树基部、两主枝折断处分别有4个空洞,其中西面的空洞最大,略微弯腰即可进入。雨天,附近村民在树中避雨烤火,烟雾从顶部树孔排出,里面的人无丝毫影响。从现场看,树体因轻微滑坡而倾斜,两直立主枝系树体倾斜后新长出,两新长出的枝桠直径50厘米。 桐楼乡桐木村楠木树脚有一棵楠木王,又是一奇。树高45米,胸围6米有余,冠幅达平方米,树龄0余年。在硕大主杆的3.5米处分枝,枝丫与主干呈90度,向西北方向伸展5米处再分2枝。主干10.5米处分出5个侧枝,伸展到四面八方。到达23米处又分枝,呈四台分枝。由于鸟儿长期栖息枝丫,带来各种草木种子留在树桠,主干上挂满寄生藤蔓。楠木是各种候鸟纷纷前来落脚。每年春夏秋三季,白鹭、青鹭、斑鸠等鸟儿,争先恐后抢占枝头,夏天傍晚,百鸟归巢,翻飞起舞,清晨群鸟和鸣,悦耳动听,一派百鸟戏树图。 有的树世上稀有,当地少见,被人们称着“无名树”。小厂乡马鹿村周家堡的一群乱石之上就有这样一棵。树高约4米,树冠幅展近5米,当地人称活雕。相传,此树已年越岁,陪伴当地刘氏10余代风风雨雨。近观此树,根皆石出,如虬龙升天;枝干尽黑,古朴苍劲,似龙身扭动;曲折连贯,又似龙蛇行走,轻灵跃动。南而北望,干分两枝,似鹤立双脚,西冠婆娑而迤逦,恰如鹤之尾翼,东冠曲高而折低,更妆花叶几簇,真如鹤头前伸,中高南北两枝,衬以初夏华叶,宛似鹤之翼展,全树跃然,鲜活一欲飞仙鹤。正东望去,在树身之左,赫然跨立一位苍然老者,其右跃然二条蜿蜒苍龙,龙尾尽皆下垂而翻越,龙身扭动而龙头高昂,似欲挣脱而远去。春末夏初之良时,枝繁叶茂,含苞欲吐,仪容丰满。每移径步,便生新态。或如戏猴顽皮,或似鹿搭前腿,几如飞龙在天,又似男女欢娱,于情于态,尽皆妙绝。树之周围,为刘氏领地。刘氏诸人皆敬此为神树,常奉香烛于树下,言此树已有六七百年之久远,余年不见其粗细有变。三四月出芽生叶,五月现花,八九月结果。其叶大小如蛋,略圆;花黄瓣四,有红头花蕊三五;果青而后红,有棱角四只,尚无人知其可食否?乃山川万载,存物列千,然世人能瞻得此树神采,乃造化之厚遇。 盘古河金银桂花王生长在盘古河(即芙蓉江)边的润溪乡干溪村的坟岭上,花开两季,金银同株,实属罕见。乱石坟墓前有三棵桂花树,中间一棵最大,树高23米,胸围3.2米,冠幅达平方米。枝叶繁茂,在主枝1.5米处向北伸展一围圆1.3米的侧枝,2米处又分成两枝,到达6米处再向四面八方伸展。东侧原有一棵胸径60厘米的桂花树,雷劈后留下约2米的树桩。此树生长在芙蓉江东岸的陡坡之上,远观如一棵树,犹如绿色的圆球,十分美观。据当地居民反映,此树已经生长多年,每年两次开花,而且花色不同,一黄一白,实属罕见。 桐楼乡普子村梅子坝垭口有黄莲木1棵。树高36米,胸围4.35米,树冠半径11米。树基坐落在一块直径8米大石板,树根发达,东北方向侧根长3米、根径55厘米,将石板破碎致四分五裂,裂痕宽0.15米,深达2.4米。树的主干已空,在3米分枝,分2个主枝垂直向上伸展,3.5米处分3个侧枝,在东北方向呈度伸展;8米处分2枝分别呈度、度向上伸展。在与大自然搏击中生命力显得异常旺盛。 平安乡长坪村岩蜂塘冉伍兄弟门前,有一株极为珍贵的玉兰科植物,品名待考证。树高15米,胸径16厘米,叶面光滑,叶背灰色、无毛;白花,晶莹透亮,洁白如玉,清香宜人,阳光下扎眼;呈荷花型,大花瓣,每束花9—12瓣,花柄呈竹节状,花苞呈卵形,花萼似笋壳,花期为2—4月,兰花香,米外可闻香味。有两大奇异特点,一是花胜叶,在花期,远观,整个树枝被白花包裹,看不见叶片。二是繁殖困难,20年间,主人使用的扦插、砧接无性繁殖、播种有性繁殖,均告失败。主人冉伍兄弟喜园艺、爱花草,8以来,为能扩繁该树种,先后拜访多位植物学专家和外出考察,年3月,得知湖南省芷江县老县城有2株同种树木,前往考察,树皮、树叶、花色、花型与自家房前树木一致,遂引进砧木,作嫁接试验。该树是原川粮车队田维成到安徽带回3株,栽在龙射乡(现龙射镇)水沟子自留地,现以采伐2株,留下1株移栽到现地时胸径仅为5厘米。据其在湖南考察时了解,该树种系清时一美国传教士送与慈禧太后,共株,慈禧太后以李鸿章建北洋水师有功,赏赐给李鸿章及部下,分别栽于安徽和湖南,极为稀有。 汉葭镇镇南村水田沟,在一片柏木林中有1棵柏木甚为奇特,胸径8厘米,树高15米。树顶有50厘米长的顶端枝叶、枝条、球果,均呈金黄色。晴天远观柏木林,柏木如鹤立鸡群,树顶反射阳光,像金色的皇冠。雨天,树顶云雾缭绕,如苗族居民缠的白色头巾。8年顶端枝条被折断后,又发出嫩枝,颜色如旧,但枝条短小,失去了之前的容光。树干7—8米处,有雷击痕迹,树皮没有完全愈合。据老中医讲,柏木被雷击后,可能渗出树浆,并长出柏木沉香。 彭水古树展示出的生命伟力和顽强的精神力量,以及在彭水文明史上彰显的卓越奉献精神是人们永难忘怀的记忆。彭水人民将古树视同奇珍异宝,赋予古树以灵性,赋予古树以深厚的文化内涵,人们的生活与古树已密不可分。彭水古树奇木,得“自然之灵气、人文之庇佑”存延自今天,正逢其时,更加焕发出新的风姿。人们在不断培植的珍奇树木还在不断地加入古树群落,将彭水的文明史延伸到地久天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