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7/26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石湾镇大田村委处于与钦州市浦北县、灵山县交界区域,是石湾镇最偏远的村委,也是北海市土地面积最大的行政村。该村辖区面积84.5平方公里,管辖13个自然村,16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户人,人口总数人,但实际居住人口不到人。由于地广人稀且处于山区,村里基础设施比较落后,造成村集体经济发展乏力,“空心村”现象越来越严重。年开始,镇党委决心帮助大田村发展村集体经济,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在年村“两委”成功换届后,石湾镇党委、大田村党支部的帮助下,成立了三角梅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昔日的大田村荒山坡变成了郁郁葱葱、花果飘香的花谷,帮助当地村民实现了脱贫致富,充分体现了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是什么让一个集体经济“空壳村”实现了华丽转身?大田村党支部是如何发挥作用?如何让全体村民共享大田村的经济成果?面对这些问题,可以从大田村党支部的坚强领导中找到答案。

一、夯实基础,打造坚强战斗堡垒

村集体经济发展,离不开一个坚强有力的村党组织和一个有本事、有干劲的领头人。年,村“两委”换届前夕,石湾镇党委急需一个群众认可、勇挑重担的人担任村支部书记。经过深入考察了解,余玉斌同志进入了乡镇党委的视野。党员群众普遍反映余玉斌同志年轻有干劲、有强烈发展乡村事业愿望,公益事业心强,可以胜任村党支部书记职责。面对党组织的重托和群众的信任,余玉斌同志毅然决然地挑起了村支部书记的重担。石湾镇党委抓住“两委”换届选举的机遇,进一步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选拔5名党性强、能力强、作风好、群众认可的致富能人进入班子。其中,刘立旺和温捷利便是其中的代表,这两名同志有年轻、有干劲有想法,为班子带来许多希望与活力。

大田村党支部坚持从基础做起,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坚持党务、村务、财务公开,村级所有重大事项全部经支部会议研究讨论决定;按时召开组织生活会,认真开展党员积分管理和活动和党员评议;坚持“一事一议”,涉及村民利益问题,无论大事小事,都要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党员大会,严格按程序讨论决定。

大田村还从制度建设上入手,完善各种财务规章制度,确保村级集体经济规范有序发展,让集体和群众都受益。村里先后健全完善了村级财务集体决策、定期公开、责任追究等制度,对现金管理、财务审批、收支结报、票证管理等作出了相关规定。选举村里有威望的人担任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在村集体经济决策、村级“三资”、财务公开、项目建设等方面进行监督。

二、因村施策,加快特色产业发展

大田村里青壮年劳动力量均已外出打工,只有上了年纪的老年人及部分青少年儿童留守在村里。本村农民的经济收入来源主要以常规农业种养收入以及外出打工收入为主,在温饱线上徘徊。村党支部认为,要想转变群众生产方式,必须要立足本村实际,依托优质资源,通过盘活土地资源,向土地要效益,提高林地、坡地、田地等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于是,在石湾镇党委的领导下、后盾单位市纪委的帮扶下,大田村支部注重谋划联合另外一个贫困村红锦村建立三角梅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吸收两个村30户贫困户入股。大田三角梅种植基地占地约亩。种植三角梅约50亩,种植百香果等其他经济作物约50亩。年7月项目启动,在后盾单位北海市纪委的大力支持下,完成了一期设施建设,建有管理用房平方米、简易水坝、自动喷淋设施、视频监控、简易道路等,总投入万元,吸纳十多户贫困户就业,接纳周边群众务散工人次。年当年实现利润30万元,大田、红锦村委分别获分红2万。

村集体经济发展掘到了第一桶金,村党组织尝到甜头,有了为民办实事的实力和底气,发展的信心更足了。

年,村党支部把旅游休闲作为“一号产业”来打造,村党支部、村民合作社干部多方考察学习,研究确定以打造乡村旅游精品村为发展方向,把创办以特色三角梅作为突破口。成立“大田花谷”乡村旅游区,成为北海市第一个扶贫产业基地上建成的乡村旅游区,也是北海市唯一一个以市花三角梅为主题特色,集三角梅培育、种植、科普、研学为一体,观光、游乐、露营、餐饮等功能完备的乡村旅游区。大田花谷按照自治区五星级乡村旅游区标准规划,项目规划总面积亩,已完成建设面积亩,总投资超过0万元。年大田村获分红3.2万元,红锦村获得分红3万元。年6月,大田、红锦两村加入三角梅合作社的贫困户每户领到第三次分红0元。至此,合作社的每户贫困户从去年起共领到分红共元。

年6月1日,“大田花谷”乡村旅游区正式开业,米长高空滑索,米长彩虹滑道十分抢眼,景区已摆满12生肖动物为主的各种三角梅造型,五颜六色的三角梅绚丽开放,梯田种植带上百香果硕果累累,生态停车场、露营地、烧烤场、儿童乐园等设施一应俱全,吸引了周边无数游客前来游玩。

三、党群同心,打赢脱贫攻坚战

回想起那段“开荒”岁月,很多村民还是记忆犹新。那时候很多村民不理解,不知道在这荒山能种出多少花、多少果子,能有多少效益。但是看着党员干部没日没夜在山上平整土地、种花种树,像旗帜一样矗立在开荒一线、施工现场,群众们很受触动,便都自觉加入其中,满山遍野的红旗和攒动的人头十分壮观。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大田村党员群众把昔日满是乱石杂草的荒山改造成了“花果山”。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大田党支部坚持将集体经济收入反哺群众、服务发展,贫困群众、提升公共服务,让群众真正享受到发展集体经济带来的幸福成果。党员干部奔前走后,通过咨询专家、研究政策、跑办手续,使得一桩桩、一件件惠民政策落到了实处、落进了全村老百姓的心坎里。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居住环境。大田村党支部结合本村实际,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着力加强本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居住环境,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为了解决群众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等问题,党支部一班人多方协调资金,在村委和各自然村主干路进行水泥硬底化建设,改变了10年以前大田村交通以沙石路为主,满路泥泞的现象;对村里的路灯进行修理更换,安装上了太阳能路灯,村民夜间出行大为方便;设置多个垃圾箱,建立了环境卫生长效机制,成立保洁员队伍,卫生责任到人,村庄卫生环境大为改善;完善村级活动场所建设,成为党员之家、群众之家。

如今,大田村民们都会由衷地感到骄傲,大田村拥有这样一个花果遍地的“聚宝盆”,他们深深地感受到,脚步坚定地跟着党组织走,参与到家乡的发展建设中,付出的是辛勤的汉水,收获的是成功的喜悦和幸福的日子。

通讯员:潘艳远

编辑:庞小翠

合浦发布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