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8/24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卷首语)《包容沙子,使之成为珍珠》

蚌是软体动物,据说没有脑部结构,但它却孕育了美丽的珍珠。让人感叹平凡中之伟大,赞叹造物主工作之奇妙。

令人惊叹,珍珠的孕育,源于一粒沙子,一个伤痕。当一粒沙子进入蚌内,给蚌带来伤痕和痛楚。蚌面临两个选择,与那粒沙子拼个两败俱伤,或是包容这粒沙子,使之柔软,使双方能和平相处。蚌选择了第二种方法,它用自己柔软的身体包容这粒沙子,从体内分泌出美丽的珍珠质,把沙子一层一层地包起来。最后,沙子不见了,蚌的生命也得以升华,孕育出美丽圆润的珍珠,且带着生命的气息和美德。

第一章《珍珠古代历史简介》

第一节、我国古代淡水珍珠的采捕和利用

一、我国是开采利用和养殖珍珠最早的国家

1、公元前10世纪(周代)《书经(书,尚书)·禹贡》记载:

史记版禹贡:海岱及淮维徐州:淮、沂其治,蒙、羽其艺。大野既都,东原底平。其土赤埴坟,草木渐包。其田上中,赋中中。贡维土五色,羽畎夏狄,峄阳孤桐,泗滨浮磬,淮夷蠙珠臮(暨)鱼,其篚玄纤缟。浮于淮、泗,通于河。

2、13世纪,宋代庞元英的《文昌杂录》记载:

谢景温利用假核人工育珠的方法:“礼部侍郎谢公言:有一养珠法。以今所作假珠,择光莹圆润者,取稍大蚌蛤,以清水浸之。伺其口开,急以珠投之,频换清水,夜置月中。蚌蛤采月华,玩此经两秋,即成真珠矣。

3、16世纪,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珠玉第十八):

凡珍珠必产蚌腹,映月成胎,经年最久,乃为至宝。并对珍珠品质分类,认为价格最高的是中午在窗户下闪跃一道道光线的“夜明珠”。

4、明代太湖地区已利用淡水贝类育举世闻名的淡水珍珠

据明《万历湖州府志》载:“归安有菱湖,县东南四十二里,唐刺史崔元亮开,即凌波塘也,其地产菱,故名”。湖畔有水乡古镇菱湖,该地因鱼珠菱丝贸业发达,唐朝就有水市之称。明代人伍载乔有诗写道:

春水龙湖水涨天,家家楼阁柳吹绵。

菱秧未插鱼秧小,种出明珠颗颗圆。

5、苏州地区历史上采珠记载

清“震泽县志”王叔承著“烂溪采珠歌序”中说(明)隆庆成辰夏秋时,江南大旱,又毒热、人多渴死。吾乡烂溪产蚌珠焉。有经寸夜光者,有五色圆走盘者。渔农杂采,日数十百人,卖之可累千金。”记述了当时采珠盛况。并诗云:“松徒江东双烂溪,日南合浦不足奇,采来溪蚌大如斗,明珠历历开光辉”。称赞烂溪珍珠胜过日南、合浦珍珠。

《烂溪采珠歌》明王叔承

吴江之东双烂溪,日南合浦不足奇。采来溪蚌大于斗,明珠历历开光辉。

炯如银河堕片月,群星错落流璇玑。绿珠含笑胡僧叹,走盘五色西摩尼。

遂令长溪作宝市,竞抛禾黍穿沙泥。老渔泅波似野獭,儿童出没犹鸬鹚。

岂无一人二人死,藏珠剖腹心相宜。粒珠可换米百斛,朝耕夕耨良苦为。

是岁山西天雨黍,陇西地震山崩移。江南大旱珠岂无,金多谷少宁充饥。

愚民易愚哲人惧,笑倚斜阳坐溪树。莫得良农半化渔,明年蚬蛤皆堪虑。

二、我国古代关于珍珠的其它记载

1、珍珠的装饰、保值价值最早见于《说郛》的《易巛灵图》,其成书年代为距今年的殷周时代。

2、司马迁的《史记》中载有“明月之珠藏于蚌中,蛟龙伏之。”

3、《吕氏春秋》记“以隋候之珠弹千仞之雀”。

4、《大戴礼》中说:“川生珠而岸不枯”。

5、《续文献通考》记“回回献大珠,要价数万以上”。

6、汉代东方朔的《神异经》有“西北荒中有二金阙,相去百丈。有明月珠,径二尺,光照二千里。”的记载。

7、《三辅故事》记载:“秦始皇葬马丽山,起陵五十丈,下以水银为泉,以明月珠为日月”。

8、据《史记·春申君传》记载战国时代赵国平原君使者向楚国春申君夸富:他有珠光宝气的殿。而春申君三千门客上堂时,人人穿着珍珠缀的履。

9、《汉书·霍光传》记载,白太后召见昌邑王,所穿衣服是珍珠织成的“珠襦”。《晋书·苻坚传》载有苻坚平定诸国后,示人以侈,悬珠帘于正殿,以朝群臣。

三、古人认为珍珠的欣赏价值有“三美”

1、“珍珠晶莹柔美,珠光熠熠,光熠熠以照物(唐·王奉硅)”,“皎澈虚临夜(崔藩)”,赞其色甚美,此为一美。

上等珍珠在清晨会折射出金色光芒:晚上在淡淡的月光下会显出柔美的淡绿色彩,极为珍奇。所以古人赞之为“无足自致,无胫而走,难得之货,稀世之宝”(《渊鉴类函》)。

2、珍珠“珠圆润泽,孤圆冷莹秋”(唐·崔藩)、“势规规而抱圆”,指其形美,此二美也。

3、白居易《琵琶行》中:“大珠小珠落玉盘”之赞词,言其声甚美。

第二节我国古代海水珍珠的采捕和利用(以合浦珍珠为代表)

1、广西合浦于西汉时建郡,此典源于《后汉书·孟尝传》:

“孟尝迁合浦太守,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趾比境,常通商贩,卖籴粮食,先时宰守并多贪秽,诡人采求不知纪极,珠逐渐迁于交趾郡界。于是行旅不至,人无资,贫者饿死于道。尝到官,革易前弊,求民病利。曾未逾岁,去珠复还,百姓皆返其业,商货疏通,称为神明”。此典故后人称为“合浦还珠”。蒲松龄在《聊斋志异·霍女》记有:“错囊充仞,而合浦珠还,君幸足矣。”苏轼在《题冯通直明月湖诗后》闻道烊江空抱珥,年来合浦自还珠。

2、海水珍珠的采捕和利用有史可查的可追溯到秦始皇时代。

3、南汉刘伥占据岭南,派兵专事采珠,殿宇皆饰以珠,极尽奢华。

4、宋代开宝年间,置专门管辖采珠生产的珠场司。

5、明代洪武29年,皇帝下诏专门设立官府管辖采珠生产

据合浦县志载明嘉靖五年(),采蚌之役死者万计,而得珠仅80两。天下人谓以人易珠。合浦县营盘乡白龙村至今还有明代洪武初年为收纳贡珠修建的方圆数公里的“白龙珍珠城”的遗址。当时,朝廷派数千官兵专来征收贡珠,留下了兵营遗址,留下了无数珍珠贝壳堆砌成的白龙珍珠城。

6、屈大均(明)曾描绘广西合浦采收珍珠的状况:

合浦清秋水不波,月中珠蚌赛珠多。

光含白露生琼海,色似明霞接绎河。

暮春争赛白龙池,掛席乘风采不迟。

千尺螺筐垂海底,看波不使巨鱼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