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6/1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留着“非主流”的发型,眼神里带着几分不羁,他调皮捣蛋、任性贪玩,每隔一两周,家人就会接到老师的电话,学习成绩也排全班倒数。18岁之前的余炎明,是人们眼中一个不懂事、不听话的孩子。

(网络配图)

连续5年被评年度优秀,成了自治区级的优秀新闻工作者,名字多次出现在央视、新华网;除了在梧州成功经营一家广告公司,还计划在北海餐饮界大展拳脚,18岁后的余炎明,令人刮目相看。

是什么改变了这个90后的合浦仔?答案很简单——当兵!

以为当兵很帅气他却很快泄了气

“那句话说得好,当兵后悔两年,不当兵后悔一辈子,我觉得作为有志青年,想锻炼自我改变自己人生的,都应该去当兵!”

很难想象,换作5年前,余炎明会眼神坚毅地说出这番话。

那时候,高考失利的他,让家里人为其前途操碎了心,思前想后,家人最终决定让这个懒散贪玩、不懂事的孩子去当兵。

恰巧,当时正热播的连续剧《我是特种兵》让余炎明对剧中帅气的军人形象和军营均生起了几分向往。

(余炎明(中)记录战友们的训练生活)

于是,年12月,父亲把他送到了合浦县武装部,并语重心长地嘱托,“以后就在部队好好干!”

沉浸在即将进入军营的兴奋中,余炎明并不像其他伙伴一样依依不舍。

辗转两天,他们才到了武警广西总队梧州支队,漫长的路途让他的向往愈加强烈,而部队里整齐划一、由方块和直线及绿色构成的一切,更是符合他对军营的想象。

然而,鼓足了劲的他,却很快就泄了气。

在家从不干家务的他先是被叠军被给下了马威——看起来很容易的事,他也努力地去完成了,可就是叠得没别人好。

紧接着,他又败在了身体素质上:三千米跑的终点,早就先到达的战友都在为最后一名的他加油,看着大家都在等他,余炎明的心更慌了,成绩自然愈加不理想;打靶时,他甚至打出了0环的成绩。

和学校里不同,在纪律严明、“见红旗就扛见第一就争”的部队里,大家都是团结互助、齐心协力地干一件事、朝一个目标前进,个人的表现更是与集体的荣誉息息相关,新兵连各班与班之间的竞争无处不在。

这样的氛围,不仅让余炎明开始一点点地改正其在家时的坏毛病,也让念书时常常班上倒数也不以为然的他第一次有了集体荣誉感,和落后的羞愧感。

他的心情异常低落,“别人都可以,为什么我努力了却还不行”,在一次次的挫败及教官和指导员的严苛要求下,余炎明甚至想打“退堂鼓”。

这一切,班长和排长都看在眼里,相继找他谈话,告诉他好成绩不能靠一蹴而就。

排长还撂下了“狠话”:如果你不振作起来,不改变自己,你就是个没用的家伙!

曾经青涩不懂事逐渐成熟有担当

当时,他们一个月只有一次给家里打电话的机会。

那次,感受到家人对他的期待和担心,想到排长的话,余炎明把一肚子的失落和挫败都憋了回去,只说一切都挺好的。

此时,他已经暗下决心,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战友们的帮助下,迎难而上,成长起来。

一年后的第一次休假,余炎明回家时带着两本红色的突出表现嘉奖证书,这是他长这么大以来,家人头一次见他领回奖状:这个不懂事的皮小子,当兵后真的不一样了!

因为脑子活、笔头行,余炎明从中队的文书、通讯员,一路当上了支队的新闻报道员,后面还成了总队的新闻报道员。而他不好意思地表示,刚干新闻工作那会,他也有过被退稿的经历。

刚开始当报道员的时候,余炎明十分忐忑不安,因为他要负责队里内外网的所有报道。没有基础、自认为文字功底也不是很好,一开始稿件质量不行没少挨批,他便反反复复地修改,处处向人请教。

除了看各种新闻稿件模仿练习,还自学摄影、PS等,加上任务繁重,通宵加班成了常有的事,但余炎明却甘之若饴,越干越起劲。

(央视多次采用余炎明的新闻素材)

“部队那么看好我,信任我,交给我重任,我决不能辜负期望,必须要把新闻写好,宣传好军人的形象。这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自己所在的岗位负责。”他告诉记者,家人在电视上看到自己的镜头,或看到自己的报导,往往是战士们最开心的时候之一,为了他们的笑脸,他更应该努力去拍摄反映战友们在部队训练生活中的表现,记录他们的面貌,讲好军营故事,让更多人了解军人,理解军人。

此时的余炎明,已非刚入伍时的那个不懂事的孩子,军营赋予他的责任感,让这个男孩褪去了脸上的稚气,愈见成熟。

不论何时与何地不忘部队的精神

当报道员期间的经历,也让余炎明对军人的定义,有了更多的思考,当兵在他眼中,已不只是“帅气”这么简单。

  

年7月31日,梧州苍梧县发生5.4级地震,接到命令后的余炎明和战友们一起连夜赶到了灾区。肩扛摄影机、脖子上挂着相机、兜里揣着录音笔,余炎明三天三夜不眠不休地一一记录下官兵们转移灾民、清理灾区、分发救济物资的场景。看着官兵们不顾自身安危的热忱付出,看到灾民们争先拿出干粮和特产想慰劳官兵的热切,他被深深地打动了。

  

去年,梧州藤县爆发洪水,几个村庄都被淹了。为救对岸的一个群众,一艘载有战友的冲锋舟一度在湍急的洪水中翻船,最终,群众顺利获救,同时参与救援的余炎明清楚地看到这名群众见到官兵时眼中有了希望的光芒。

而在翻船的战友自救上岸后,余炎明马上去采访了他,“他说生死就在那几秒,群众在那里,我们必须马上过去救他。”这句话深深触动了余炎明,在危急关头,他真切地感受到了战友们将自身安危置之度外,冲锋在前的无畏精神。

  

这些精神,激励着他更加努力地拼搏。

入伍5年,他连续5年被评为年度优秀士兵,荣获三等功一次,并连续两年被武警广西总队评为新闻工作先进个人,先后有10多篇新闻稿在央视、中国军视网、广西电视台、新华网等媒体刊播。

5年的军营生活,无疑让这个曾经的“非主流”小子脱胎换骨,变了个人。

  

即便在离开部队后,军营的精神仍在继续影响着余炎明。去年12月,怀着对部队的不舍之情,退伍后的余炎明选择在梧州创业,开了一家广告公司。

一开始公司连续亏损,除了主动借钱给他,战友们还鼓励余炎明坚持下去,“当然得坚持,当兵这么多年,我的座右铭是死也要死在终点,任何事情不能半途而废。”这名24岁的年轻人脸上,有着军人独有的不服输和坚毅。

  

目前,广告公司已走上正轨,余炎明还计划“进军”北海餐饮业。看着这个已经大不一样的小伙伴,当年的玩伴兼老同学陈远城感慨,“不知道他到底经历了什么。”

但是余炎明深知,部队带给他的,是一辈子受用的精神财富,让他无论从事什么行业、担任什么岗位,都不忘自己是一名军人,只要用部队迎难而上的勇气去面对,总有一天会成功!

▍来源:北海晚报、北海新闻网

▍编辑:合浦表哥

私人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