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10/21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视频:公馆特色小吃——盖饐☆

      

农历正月十五日称上元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称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称下元节,乃食寒食,纪念贤人。中元节,岭南一带叫“鬼节”,佛教称为盂兰盆节,是超度亡灵的日子。然而,我们客家人的中元节却是七月十四日。为什么呢?传说宋代末年,客家人正准备过节,元兵突然入侵,因此只好提前一天祭祀祖先,以避兵扰。从那以后,人们就习惯于七月十四这天过节。

    

其实,客家人过中元节是从七月十三开始的,有所谓“十三蒸盖饐,十四劏鸭嫲”的习俗。

七月十三,客家农村家家户户都蒸盖饐。中元节原是小秋,田里的稻谷成熟,盖饐是用新米磨浆,一层一层蒸成,高的可以蒸十层,最顶的一层铺一层饐心,饐心用五花肉、木耳、竹笋、虾米、蒜米做成,最理想的是有蜂蛹或蝉蛹。

鬼节这天,亡灵吃完祭品就要立刻回到地府,不得多逗留。盖饐蒸得越多层越好,那些回家的亡灵慢慢一层层剥来吃,这样就能够在家中多和亲人呆一会。

在食品贫乏的年代,盖饐要到七月十四才有得吃。小孩子会高兴得拿到外面去“现稍”(炫耀的意思),与小伙伴边玩边一层层剥着慢慢吃,把那层饐心留到最后,舍不得一下吃完。现在生活好了,要吃盖饐天天都可以吃到。

七月十四,家家户户都劏鸭嫲,祭拜祖宗和一些鬼神。

公馆街以前各家各户由于厨房夹窄,光线不足,每逢过年过节杀鸡劏鸭都在门口,女人边干活边与人聊天。这一天中午过后,整条街的小伙伴在门口走来走去,早早就等着要鸭喉。他们把鸭喉当作气球吹涨后用绳缚住两头挂在胸前玩。哪家不劏鸭,街坊都知道,小孩不高兴,大人没面子。所以,经济再拮据也要顶硬上。

据说,祭拜祖宗所用的纸钱、纸衣物是要靠鸭子驮过奈何桥的,所以,鬼节时一定要吃鸭子。久而久之,吃鸭子就成了过“鬼节”不可缺少的一个传统了。

除了传说,鸭肉性凉,最适宜在炎热的天气多吃一些,不仅不会有那种大鱼大肉之后的腻滞感,反而会让身体清爽很多。这也是七月十四劏鸭嫲的来由。

    视频:网络      文字:风哥          摄影:风哥          版权声明

本文欢迎转发,图文属北海风哥所有,谢绝转载,盗图必究。如有需要,请与我们联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