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大田村委房屋破败,曾有村干部到了村委进不去,发现大门锁锈了,因为经常一个月没人到过;现在,大田村委的办公楼整齐干净,每天都有村干部吃住在村委的产业基地,在村委和大田花谷乡村旅游区间两点一线来回跑。 过去,大田村就如“荒山头″无人问津,没有产业没有村集体经济收入;现在,大田村走出“产业+旅游”新路子,成了全市乡村旅游的“网红”打卡地。 大田花谷。韩丹摄 过去,大田村没有一条通村屯的硬底化道路,偏远自然村没有稳定供电,村民打井喝水困难;现在,大田村13个自然村基本实现了水泥路村村通,行路难,饮水难,上学难等难题一一破解,年底整村脱贫摘帽。 打响脱贫攻坚战4年时间,大田村从合浦县最贫穷的行政村之一,一跃成为年集体经济收入超过10万元的“网红”村,脱贫速度与脱贫质量令人惊叹。 近日,记者来到合浦县石湾镇大田村,探访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动高质量脱贫背后的故事。 穷根何在: “荒山头″无人来 人口外迁变空心 大田村穷根何在?群山环绕,无水无田,再加上位置偏僻,交通闭塞,让原本就先天不足的大田,在发展过程中更是难上加难。 水生财,有水则润泽沃野。南流江穿石湾镇而过,给石湾的其他村落带去千顷良田,却偏偏没有眷顾大田。“大田村与钦州市灵山县、浦北县交界,是石湾镇最偏远的村委,16个自然村散落在面积80多平方公里的群山中,户籍人口多人,常住人口多人。”市纪委常委、市纪委驻大田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黄毅边看地图边给记者换算,这相当于北海市区从上海路到冠头岭的面积,而北海市这么大的面积养活着数十万人口。 “大田村的名字源于村委周边有一大块平整的土地,群山环绕中这片大田弥足珍贵,于是,村民把这里叫做大田,代表村民对大田的向往。”年以前,由于地广人稀且处于山区,村里基础设施薄弱,没有一条水泥硬底化道路,从村里到镇上的墟市,骑摩托车要1个多小时。多年来,村里的青壮年都外出打工,留下的多数是老人与留守儿童,是名副其实的“空心村”。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后盾单位市纪委监委机关举全委之力精准帮扶,大田村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精准脱贫的政策一一兑现,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上学难一一解决,因地制宜发展的特色产业开花结果,走出了“产业+旅游”的新路子。今天的大田,已是旧貌换新颜,不仅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还迸发出追赶小康的蓬勃动力。 力拔穷根: 村干部主动作为 争做脱贫攻坚引路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扶贫开发同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大田村脱贫摘帽的成功实践是这一话语的生动实践。记者在问及大田村为何能成功脱贫摘帽时,黄毅不只一次强调了基层党组织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年以前,村委房屋破败,村干部没什么事情也不到村委去,好不容易来一次,走到村委大门,才发现锁生锈了,进不去。”大田村党支部书记余玉斌的这句话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余玉斌也向记者坦言,年以前,村委就像一盘散沙,村干部们各忙各的,不怎么管村里的工作。 黄毅告诉记者,村干部在村里有威信,有号召力,对村里的情况也比较熟悉。第一书记要发挥作用,关键是要得到村干部的支持和群众的信任。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关键在于激发村“两委”班子的活力。 市纪委一方面及时调整充实帮扶力量,选派熟悉农村工作、会说本地话的班子成员担任第一书记,;另一方面,利用村两委换届,积极协调当地党委,把责任心强、群众认可度高的致富带头人选为村党支部书记。 在组建合作社和开展经营的过程中,坚持让村委作为经营主体,由村支部书记担任合作社法人代表、理事长,村委会主任担任副理事长,把责任压实给村“两委”干部。第一书记坚持总揽不包揽的定位,使村干部的主人翁意识和积极性、责任心极大地调动了起来。现在,村干部不仅天天到村委,而且吃住都在大田花谷旅游区搭建的临时简易棚里,晚上加班、周末无休更是常事。“看着第一书记一心想着发展村集体产业,天天为村里的事奔走,带领村民脱贫致富,我们如果还袖手旁观,什么事都不做就说不过去了。”余玉斌说:“现在村里有了产业,大家信心满满,劲头十足。”记者采访的当天,已是,中午一点,1时走进村委,发现两名村干部尚未午休,仍忙着村里的各项事务。在这里,党的组织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和发展优势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在大田基地建立之初,余玉斌带头舍小家顾大家,把自家的几十吨有机肥无偿贡献给基地种植百香果,还经常自掏腰包为务工贫困户买菜加菜。余玉斌的干事劲头是其他村干部的一个缩影。从事不关己到被动加入再到主动作为,大田村“两委”干部的转变令黄毅动容:“看到村干部的工作劲头,就看到了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未来和希望。” 从穷山恶水无人问津,到扶贫产业红红火火,大田村的脱贫路越走越实,越走越宽。大田旅游: 昔日荒山头 今朝成“网红” 七彩滑道、色彩缤纷的三角梅、金黄的百香果……大田村的“大田花谷”,已经成为北海乡村旅游的“网红”。这里有北海市首条米长的高空滑索、2条七彩滑道;这里有儿童娱乐设施、花谷民宿、花房餐厅。 盛放的三角梅。韩丹摄 发展产业是脱贫攻坚的核心,是从“输血”式扶贫变“造血”式扶贫的转变。在后盾单位的全力支持下,年7月,大田村成立了三角梅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充分利用大田村地广人稀、气候适宜的有利条件,把种植三角梅作为该村的主导产业。以亩山地作为生产基地,边建设边经营,立足于打造休闲农业示范区与乡村游目的地,多种经营综合发展。两年时间,几个昔日的荒山坡成了花果飘香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年,基地销售毛利润超过50万元,入股贫困户第二次又分红0元,在基地长期务工的贫困户年收入近3万元。入股合作社的大田村和红锦村每年的集体经济收入稳定达到3万元以上,大田村在年底通过整村脱贫摘帽认定。 三角梅合作社的贫困户领到分红。冯国庆摄 如今,大田花谷成为了我市第一个扶贫产业基地上建成的乡村旅游区,也是我市唯一一个以市花三角梅为主题特色,集培育、种植、科普、研学为一体,观光、游乐、餐饮等功能完备的乡村旅游区。由昔日人烟稀少、交通闭塞、水不通、电不通的小山村变成了乡村旅游开发的“排头兵”,游客络绎不绝,人气越来越旺。 60多岁的脱贫户王光任主要负责旅游区花果种植等工作,除了每月有固定工资元外,目前已领了元的分红。大田花谷不仅成为贫困户可持续收入的来源地,还带动了当地村民的就业。“以前在外面打工,旅游区开业了,就来这边工作,离家近还方便。”大田村村民黄海雄主要负责旅游区超市的收银工作,她告诉记者,乡村旅游旺起来,村民的日子更有盼头。 大田贫困户: 激发内生动力 争当脱贫“主人翁” 贫困户李奕兴在打理果园。韩丹摄 李奕兴曾是大田坪一组的贫困户,大儿子去年从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他也随之脱贫。“人勤地生宝,人懒地长草。”记者在李奕兴的果园里看到,8亩多的果园夹在两山之间,虽然土地贫瘠,但园里的沃柑、龙眼长势甚好。 “在驻村干部的帮助下,大儿子才能顺利完成学业,自己才能得到政策扶持,有了种植果园。”说起这两年的变化,李奕兴拍手称好。他说,前几年,日子过得艰难,看到山里有2亩荒地,想用来种稻谷,增加一点收入,可是,连买一瓶除草剂的钱都没有。现在,生活越来越有盼头,今年春节前后,柑橘就可以采摘,多棵荔枝树明年5月可以结果。不仅如此,李奕兴还能得到合作社的分红,妻子还能到合作社打工赚零钱。 李奕兴是大田村脱贫户的一个缩影。合作社分红,在合作社务工,自己发展种养业……大田村贫困户的脱贫路子越来越宽。 大田变化: 破解民生难题 提升村民获得感 以前,大田村没有一条可以通自然村的水泥路,一到下雨天,山路泥泞不堪,雨水能积到小腿。现在,大田村基本实现村村通水泥路,滑石江、大田坪两个自然村还建有屯内道路和太阳能路灯。 以前,村民自己打浅水井,水不干净,用来煮粥总是浮着一层黄色水渍。驻村干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经过努力协调,实施了岭尾塘、牛寮底、大田坪饮水工程,让户人受益。公鹅滩自然村由于地处偏远,长期存在不能稳定供电问题,为此,帮扶干部协调钦州市灵山县供电局从邻县安装电杆接通公鹅滩村线路,实现稳定供电。 大田小学里学生正在上课。韩丹摄 “6个年级共有24个学生,一年级3个,二年级3个,三年级4个,四年级4个,五年级5个,六年级6个。”这是目前大田小学的在校生情况,令人欣慰的是,即使学生少,孩子们的教学环境也得到不断改善。在帮扶干部的努力下,学校得到教育部门的支持,拆除了破旧危房,修缮了教室门窗,翻修了校园围墙,新建了学生饭堂、教师公寓,教学条件大大改善。 从年至今,经过4年的努力,大田村逐渐拔了穷根。如今,驻村书记、村干部正积极利用在瓜地冲村建设贵合高速公路出口以及在三角梅基地开展四星级乡村旅游区建设的历史机遇,带领全村群众早日实现共同富裕。 (未标注来源的图片均由市纪委监委提供) 往期精彩荐读 坚持把检视问题贯穿始终“空壳村”怎么实现华丽蜕变?合浦县石康镇水车村壮大集体经济纪实北海摩友记录西部变化献礼祖国,26天走完公里10月17日,北海部分人可放假一天!(附观“环广西”赛事出行攻略)吃海鲜到北海执行总编 周承雪 审核 劳海波 网络编辑 詹燕萍 校对 廖文治 转载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