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8/23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第一节我国近代淡水珍珠养殖简介--以苏州为中心

珍珠养殖在苏州地区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过程:

一、初试成功

1、解放后,每年要进口三吨珍珠。

2、苏州地区河蚌资源丰富,历史上也以产珠闻名。周总理指示江苏省要搞河蚌育珠的试验研究,开发淡水珍珠生产以太湖地区作为珍珠研究生产基地。

3、江苏省水产局年指示太湖地区水产中心试验站成立淡水珍珠试验小组。在蠡口公社渔业大队帮助下,捕捞到90只三角帆蚌,年获得珍珠克。

二、全国推广

1、年在吴县推广,珍珠养殖成为苏州地区广大农村新兴养殖业。

2、年8月,江苏省水产局和苏州地区多管局先后在金鸡湖水产养殖场和蠡口渔业大队举办珍珠技术培训班,在全国推广珍珠养殖,以浙江省发展最快。

三、兴旺时期

1、年上海外贸部规划在苏州建珍珠出口基地,规划年产珍珠10吨,十年不变。据广东外贸部门统计:出口一吨珍珠可换回吨钢材或吨化肥。

2、年—78年6年中共育珍珠.3kg,平均年量.7公斤

3、到年,由于珍珠外贸热销,收购价提高,兴起了育珠高潮。国际市场上也出现“太湖珍珠天下第一”的美名。

四、盲目发展

有些单位不具备条件强行生产,为追求利润提前采珠,造成产量猛增,质量下降。

五、振兴时期

1、年国家水产部和江苏省水产局召开全国性珍珠生产会议,制定了提高珍珠质量,扭转珍珠收购,出口混乱局面的措施。

2、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以(86)55号文件发出了“关于对珍珠实行统一经营的通知”。重申珍珠由中国工艺品进出口公司统一经营,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经营珍珠出口业务。

3、近年来,全世界所有珍珠产总量的90%产于中国,其中淡水珍珠最多,产量约-吨,占全球产量的95%以上,海水珍珠年产20吨,已经超过日本,占全球产量的50%以上。

第二节我国近代海水珍珠养殖简介--以合浦为例

一、初期发展

年,第一任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所长张玺教授开始海水珍珠养殖研究,并有所成就。20世纪60年代初,国家科委成立了“养殖珍珠课题研究组”,由从日本回国的熊大仁教授与张玺教授共同主持工作,并设立湛江养殖珍珠试验站,协调我国珍珠养殖的研究和生产。此后,熊大仁教授任“湛江水产学院院长”,继续领导珍珠养殖研究工作。

二、初具规模

年3月,广西合浦白龙附近建立了珍珠养殖场,11月插核技术研究成功。到年即进行大规模人工海水珍珠养殖;年人工孵化马氏珍珠贝贝苗成功。从根本上解决了贝源难题。为发展海水珍珠打下良好基础。

三、蓬勃发展

广西、广东、海南各地,国营、集体、家庭大小不一的珍珠公司、养殖场纷纷建立、推动了海水珍珠的发展。

第三节国外珍珠简介

一、瑞典:著名生物学家林奈(-)养殖河蚌珠成功,比我国晚70年。

二、日本:

1、20世纪初,御木本幸吉发现蚝可以培育珍珠。他利用合浦珍珠养殖日本海水珍珠,年成功养殖出世界上第一颗圆形珍珠。20年代初投入批量生产。

2、淡水无核珍珠养殖,始于20世纪20年代,在shiga县琵琶湖湾Hirako水库。

3、亚洲其他有河蚌资源和有条件养殖珍珠的国家,纷纷效法日本,开办了珍珠养殖场,但都规划不大,产量不高。

三、塔希提黑珍珠

1、黑珍珠由黑蝶贝(黑唇贝)所产,主要产地是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大溪地,德国管辖)。澳大利亚的库克岛等地也有少量产出。广西有一个新兴的黑珍珠养殖场,年即已有小批量产出。

2、黑珍珠的化学成份为:碳酸钙93%、有机物5%、水及其他2%、密度2.65-2.75g/cm3;折射1.-1.;硬度2.5-4.5;韧性良好。天然形成的黑珍珠颜色有黑色、黑灰色、黑蓝色、蓝绿色以及较暗色彩组成的系列。

3、黑蝶贝个体大,黑珍珠养殖时间长,且每个黑蝶贝内只植入一颗珠核,故育出的黑珍珠珠层较厚,颗粒也较大,一般在10-12mm;最大可达20mm。

四、南洋金珠

1、南洋金珠产于东南亚各国。在澳洲西北部海岸部分地区,人烟稀少,水质清纯,水温适宜,海湾开敞,台风罕至,十分利于出产高品质珍珠的白蝶贝生活。

2、南洋是明清时期对东南亚一带的称呼,是以中国为中心的一个概念。包括马来群岛、菲律宾群岛、印度尼西亚群岛,也包括中南半岛沿海、马来半岛等地。

3、南洋金珠是珍珠中的上品,圆润、纯净、硕大、色泽优美,是最受欢迎的珍珠之一,但产量不多,市场价格较高。

第四节珍珠养殖技术简介

一、《天然淡水珍珠形成机理》

天然淡水珍珠是淡水蚌类自然产生的珍珠。根据形成的机理,简单分为:

1、有核珍珠

蚌的外套膜受到异物(砂粒、寄生虫)侵入的刺激,珍珠囊细胞分泌珍珠质,层复一层把核包被起来形成珍珠。有异物为核,故称有核珍珠。

2、无核珍珠

蚌的外套膜外表皮受到病理刺激后,形成珍珠囊而成珍珠。由于没有异物为核,故称为无核珍珠。

二、《淡水珍珠养殖技术简介》

1、自然界有70多种贝蚌可以形成珍珠。

2、育珠河蚌的主要品种

我国河蚌有一百多种,能培育珍珠的蚌类约10多个品种,如三角帆蚌、褶纹冠蚌、背角无齿蚌、圆背无齿蚌等,生产上应用的主要是三角帆蚌和褶纹冠蚌。

3、育珠河蚌的生活习性

自然状态下栖息在江河、湖泊、水库和池塘等泥质、沙泥质或砂砾石质中。

4、育珠河蚌的结构

河蚌属软体动物,它的贝壳在正常情况下,左右两片基本对称,软体全部缩入贝壳内。河蚌的内部是柔软的躯体,体背部是内脏团,腹前部有一多肉的斧状足,鳃位于足的两傍,其外侧为外套膜。

5、河蚌育珠的原理

将河蚌的外套膜外表皮细胞制成小片,植入育珠蚌外套膜结缔组织中,形成珍珠囊并与外套膜组织愈合,随着珍珠囊上皮组织分泌珍珠质形成珠胚,日积月累便形成游离的珍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