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3/19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唐中宗景龙元年(公元年)秋,农历七月辛丑日唐中宗的太子李重俊,不满复位后父皇唐中宗李显的昏聩无能,而且韦皇后跟上官婉儿和武三思狼狈为奸,滥杀忠良,祸乱朝纲,而且自己的储君位置也被安乐公主威胁,太子不满,决定联合反武反韦势力向父皇发动兵谏。安乐公主太子跟兵部尚书魏元忠密谋,联系了对韦后和诸武不满的左金吾大将军、封爵成王的李千里(李世民孙子)、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右羽林将军李思冲、李承况,左羽林将军独孤祎之和被兵败而被免职的灵武军大总管沙咤忠义这群禁军将领,打算以最快的速度平灭诸武势力。这群禁军士兵虽然人数不过三百人,由这些将领的亲随羽林兵和千骑营的军士们组成,他们先是前往武三思的府邸,将武三思父子除掉。然后带兵斩关,要除掉韦皇后和安乐公主。这群将军这么做,在当时已经是闯宮犯驾,不赦之罪。李多祚宫中闻变,上官昭仪和韦皇后、安乐公主搀扶惊魂未定的唐中宗李显登上玄武门的城楼。而太子李重俊和李多祚等将军们在关键时刻犹豫不决,打算向皇帝解释这次兵谏的原因。当时还是小宦官宫闱令的杨思勖向皇帝主动请缨,带兵下城楼平叛。李多祚的女婿,羽林中郎将野呼利是太子军的前军总指挥,根本没有防备皇帝能派人下楼迎战。当时已经53岁的杨思勖,策马扬刀,直取野呼利,称其不防,一刀将其劈为两段。太子军见状惊骇不已。此时已经定神的唐中宗李显,对城下的叛军说:“你们都是我的卫兵,为什么要跟随贼人谋反,如果你们能除掉元凶首恶,那这件事情便既往不咎!”电影配图参与此次兵谏的很多禁军士兵,本来就不明所以的被长官欺骗而来,还以为此次的诛武行动是得到皇帝的首肯。但现在陛下发话了,觉得跟太子混没前途的羽林军士兵们,将武器对准了自己的长官。李多祚、李承况、独狐之、沙吒忠义等人被属下斩首,太子李重俊在逃往的路上,被家奴所害。节愍太子李重俊而这位名不见经传已经五旬开外的杨思勖(音同续),终于得到了赏识,而被任命为右监门卫将军。杨思勖,本姓苏,原籍罗州石城(今广东廉江)人,因为自幼进宫,被杨姓的宦官收养,而改姓为杨。杨思勖颇有勇力,但久居深宫,不得施展,本以为人生就此结束,却在关键的时刻,在唐中宗李显驾前露脸,荣耀非常。唐中宗李显被韦后弑杀后,当时还是临淄王的李隆基联合太平公主发动唐隆政变,除掉韦皇后和安乐公主党羽。此时的杨思勖投身效力于李隆基的麾下,事成后加官为左监门卫将军,成为唐玄宗最信赖的人之一。唐玄宗唐玄宗刚即位不久,安南的当地部族首领梅玄成反叛(越南历史将其称为梅朝的开国君主,史称梅黑帝),勾连林邑、真腊、金邻等国,纠结四十多万叛军,攻城克县,妄图将安南从大唐的版图分裂出去。桂州都督杨思勖奉旨征讨,到达岭南后,杨思勖招募各族军士,得兵十万余众。杨思勖联合安南大都护光楚客,从合浦出发,沿着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征南时开辟的古道,封山修路,遇水架桥,出其不意的抵达安南府(越南河内)。梅玄成投降后,被杨思勖于阵前斩首,其部众望风而逃,杨思勖向叛军杀得尸积如山,将首级修筑为京观。即便是俘虏也会被杨思勖生剥其面,杨思勖这一举动震慑了安南地区的人心,很多人被杨思勖吓得不敢再言“反”字。配图源于网络杨思勖的严刑峻法,对待叛乱分子非常奏效,他先后用此法平定了五溪蛮覃行章之乱、邕州梁大海之乱和春州陈行范、冯璘之乱。身为岭南人的杨思勖在岭南有威望,他的打仗风格有焦土战略的意思,大军所过之处寸草不生,能用之物,搜刮殆尽。而且除恶务尽,即便已经放下武器的俘虏,也绝不宽宥,寸草不留。也是杨思勖的铁腕政策,才保证安南在开元年间一直都处于中原王朝的掌控之中。杨思勖惩治贪墨的官吏也是非常残忍,“内给事牛仙童收受贿赂,结交外官,唐玄宗李隆基命杨思勖处决牛仙童,杨思勖用最残酷的手段,将牛仙童处决,《旧唐书》中生动形象的记载了这一过程。都说杀降不祥,但杨思勖无疑是个例外,他在年病逝于长安的府第中,得年87岁。配图源于网络杨思勖功勋显赫,战功彪炳,但没有拥兵自重。虽然杨思勖发迹比较晚,但是擢升的非常快,唐玄宗不惜打破唐代宦官品级不得超过三品的先例,杨思勖官拜从一品骠骑大将军、封爵虢国公。
|
------分隔线----------------------------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