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白县,古称白州。位于广西东南部,隶属玉林市,下辖28个乡镇个行政村(含居委会),人口约万,是世界第一大客家人聚居县。与广东湛江市以及广西北海、钦州相邻,是沿海与内地的交汇点,具有西部的东部、西部的沿海区位优势,是大西南出海的重要通道。 我们是世界第一客家大县…客家人主要分布在世界85个国家和国内17个省个县市,约有一亿人。中国客家人口最多的是广东的五华县﹒5万人,兴宁县万人,英德县万人。而今博白县人口约万人,讲客家话的人口约万,讲地佬话的人口约50万。在50万讲地佬话的人中,有30万认同自己是客家人。博白的客家人口应在万以上,完全可以号称世界第一客家大县。 我们的母亲河叫南流江…南流江是广西最大独流入海的河流,全长公里,南流江发源于桂东南第一高峰——北流大容山莲花顶,从玉林沙田流经古白州八景之一的“灵潭铜鼓”,经博白县政治、文化、商贸中心的县城、绿珠江口、进入宴石寺风景区,由菱角柱石村旺盛江口流出博白县境,再经浦北、合浦党江流入北部湾。南流江流经博白县境共95公里,占南流江总长度的三分之一。南流江为博白的母亲河,养育了万勤劳勇敢的博白人民。 我们的方言叫客家话和地佬话… 博白方言是指在博白县内及周边附近地区使用的汉语方言,一般分新民话(涯话)、地佬话;博白县,其中,博白新民话又称涯话,属汉藏语系-汉语群-客语支-粤台片-涯话小片;博白地佬话属汉藏语系-汉语群-粤语支-勾漏片。 我们有一个名胜叫宴石丹霞…宴石丹霞为玉林十大名胜之一,其独特的丹霞地貌名扬海内外。宴石山,位于博白县城南35公里的南流江畔,顿谷镇石坪村石弓湾渡口,传说古时一位神人陈越王,看中了宴石山顶广阔平坦,绿草如茵,摆千把桌酒席,宴各方神仙及诸路王侯,商讨统一中华大业的策略,故而得名。宴石山有宴石寺、紫阳观、摩岩造像、宴石仙桥等众多名胜古迹,其中宴石仙人桥为亚州跨度最大的天然石桥。 我们有广西最大的鹭鸟栖息地千鹤岛… 千鹤岛位于广西玉林市博白县西部的江宁镇合浦库区小江水库内,距离县城70多千米,因岛上有成千成万只鹤(其实是白鹭)而得名。千鹤岛在广西博白县江宁镇陆峰坡,距离博白县城有40多公里。岛上面积约2平方千米,林木葱郁,青枝交错,绿叶涌翠,鸟语花香,四周水面旷阔,碧波荡漾。成群结队的白鹤、白鹭汇集于此,垒巢做窝,繁衍生息。白天,白鹤飞鸣,湖光闪耀,数以万计的白鹤腾空而起,追逐起舞,长达一两百米,时常可见“飞时遮尽云和月,落时不见湖边草”的壮观美景。 我们有杰出语言学家—大师王力…王力先生原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常委,国家语言文学工作委员会顾问,中国语言学会名誉会长,中国音韵学研究会名誉会长,北京大学教授。王力先生是我国杰出的语言学家、教育家、翻译家、诗人、著名的无党派民主人士。在博白,有王力故居、王力中学,在玉林市,建文化广场,立王力雕像,纪念这位世界著名的语言学家。 我们的芒编手艺名扬四海…博白县的编织工艺产品历史悠久,现在已经成为以金属为主体,天然原材料竹、芒、木、草、藤、蕉皮等20多种原料混编制作的高档、时尚、新颖、适销的产品,这些产品集实用性、艺术性、观赏性、收藏性于一体,可广泛用于家庭、办公、商业场地、会议展厅、宾馆酒店等场所的摆设,产品远销欧美、中东、东南亚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经由过去编织工艺单一的供货形式发展为供货、来料加工、自营出口等多种形式的经济模式;已经由过去的小生产家庭作坊生产形式发展为遍布全县大部分乡镇,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结构模式;博白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编织工艺品生产基地,被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授予“中国编织工艺品之都”。 我们盛产龙眼,叫桂圆之乡博白盛产桂圆肉,因此被誉为桂圆之乡。所谓桂圆,顾名思义,桂即广西,圆指圆圆的果子(龙眼果)。桂圆已成了龙眼肉的代名词。将龙眼果去壳去核后精加工而成的龙眼肉叫桂圆肉。桂圆肉在亚热带地区出产,其中以广西最多,而广西又以博白的桂圆肉最出名,博白桂圆肉的加工过程很讲究,普遍采用生肉生晒,如不遇阴雨天气,是不会轻易用烘炉烘烤的,通过太阳晒干的桂圆肉,粒粒金黄、颗颗可数,且色香味俱全。 我们的杂技表演全球震撼…博白杂技团,是广西仅有的两个地方杂技团之一,成立于一九五七年,曾到美国、法国、德国、瑞典、日本、泰国、新加坡、越南等许多国家访问演出,杂技团表演的节目丰富多彩,其中双扛竿获广西铜鼓奖。年,中国杂技家协会正式命名博白为“中国杂技之乡”。 我们有一种非遗文化叫采茶剧…桂南采茶戏由江西传入博白,演唱的内容以“十二月采茶”为主,演唱的次序:开台茶,开荒,点茶,采茶,炒茶,卖茶。桂南采茶属“三小戏”,即由小生、小旦、小丑组成戏的躯干,由文学、表演、音乐、美术多种艺术成分有机组成整个戏曲舞台艺术体系,其表演程式有唱竹马、舞狮、舞龙、打钱鞭等,唱腔以客家话为主,地老话为辅,地方特色浓厚。年4月14日采茶歌舞《打杯舞》首次参加全国会演,得到周总理、朱德委员长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博白县采茶剧团于年在县城演出采茶戏《梁祝》,达两个月之久,打破历史文艺演出记录,被记入县志史册。3年9月,博白县采茶戏《清水塘边》代表玉林市参加第10届全国“曹禺杯”大赛获二等奖,并获“3年北京小品相声邀请赛”优秀奖;4年6月采茶小戏《门神下乡》在参加广西第六届戏剧展演中获金奖;5年4月,采茶戏《烦恼村官老犟妻》参加在山东举行的全国文艺比赛获大奖。当地群众自编自演的《铁公鸡拔毛》、《公仆情》、《打杯舞》、《三女拜寿》等采茶戏目深受群众欢迎,不少优秀唱段被人们广为传唱。博白采茶戏入选首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我们有一所名校叫博白县中学…博白县中学创建于年2月,其前身是环玉书院和县立高小。博中在40年代有“博白革命摇篮”之称,50年代是广西重点中学,年被定为县重点中学,年被区教委定为自治区首批示范学校,博中建校至今,毕业学生近3万人,其中知名校友有著名语言学家王力教授,前中共广州市委书记、市长朱光,原新华社驻香港分社社长、广东省政协主席梁威林,激光研究达国际先进水平的科学家余金梁、获日内瓦国际发明金奖的发明家王贞良、青年科学家陈伟,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王腾金等。年以来,高中应届毕业生高考成绩连续16年位居玉林市同类学校的榜首,学校逐渐成为区内外闻名的一所中学。 我们还有一所示范高中王力中学…王力中学是以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王力先生名字命名的一所中学,创建于年,前身是广西博白县第二初级中学、广西博白县城厢高级中学,年更名为王力中学。3年博白县人民政府决定把王力中学升格为县级重点中学,面向全县招生。9年4月自治区教育厅同意王力中学为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 我们有最早的四大美女梁绿珠…绿珠是西晋时期,从博白走出的中国古代美女,是我国史书记载最早的四大美女之一,赞美绿珠的中国最早木刻版年画《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四美图),图中绘刻了历史上四位美女,绿珠、赵飞燕居前列,王昭君、班姬居后排。此图现收藏于俄罗斯东方博物馆,为举世无双之宝。绿珠故里,人弃境存,其历史、艺术、人文价值是难以估量的,对博白的影响是恒久的,这足以使博白人民感到无比自豪和荣耀。 有一种空心菜,叫博白蕹菜…博白蕹菜又叫空心菜,是久负盛名的绿色食品。博白蕹菜的特点是鲜绿脆嫩,清香爽口。它在水田栽植,茎长叶密,叶尾夹细,把茎蔓折断成段,其断口即裂开卷缩,用锋利的刀也无法将茎口切平。博白蕹菜不管是烫熟或是炒熟,起锅装碟之后仍然保持翠绿色鲜,从早放到晚不变色,且清脆可口,百吃不厌。据中国食品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食品大全》一书记载:博白藉的客家人,中国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生前曾对博白蕹菜作过考证。他认为,博白蕹菜是世界同类菜的上乘蔬菜。在中共召开“九大”及“十大”时,博白蕹菜曾空运北京,当作美味佳肴,登上了大雅之堂。博白蕹菜曾在美国旧金山唐人街出售过,其价格比鸡肉还贵。在广西玉林地区,曾有过这样的顺口溜:“陆川猪,北流鱼,博白靓蕹菜,容县沙田柚,玉林大蒜头。”可见博白蕹菜历史之悠久,质量之上乘,身价之不凡,声名之远扬,的确名副其实。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