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5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小编说

“耍花楼”是合浦县有名的民间歌舞之一,起源于清朝初年,用合浦本地话廉州方言演唱,主要流传于廉州、党江、西场、沙岗、石湾、乌家等讲廉州话的乡镇,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情。

“耍花楼”基本由来

老一辈的民间艺人回忆称,明末清初,合浦县的西场镇就流行耍花楼。最初,这种民间舞蹈实为“跳鬼”,原本是祭祀、酬神,为身患重疾的病人消灾解难的一种仪式,意在收妖捉鬼,神到病除。

“花楼”是用竹条和纸扎成的一座高约1米、宽约50厘米的楼房,摆在主家门前,然后设祭坛。由巫师装扮的“王母”一手托杯盏,一手执柳条,普洒甘露,而身怀伏妖除魔本领的“九郎”,则拿着青罗伞和花扇,边跳边舞“洒楼秽”,又称“洒花楼”,意为消除花楼的秽气。这就是“耍花楼”的基本由来。

“耍花楼”表演形式

耍花楼主要由一男一女对唱对舞,男的手持花伞,女的手持扇子和手帕,边唱边舞,唱的主要曲调有“花楼调”、“石榴花”、“采茶调”、“挂金索”、“二环调”等等。

这种曲调唱词情调优美,如“花楼调”中的主调唱词唱道:“造楼师主回宫里,耍楼哕;耍楼仙人出坛前,耍楼哕;楼耍哕;喜庆庆,水花飘飘耍花楼。左手捧杯功德水,耍楼哕;右手执条杨柳条,耍楼哕,楼耍哕;喜庆庆,水花飘飘耍花楼。”

舞的主要功夫,男的有毯子功、伞子功、腰腿功、矮步功,女的有扇子功、手帕功和碎步功。一男一女两个人身穿传统服装,在舞台上交叉穿插表演,唱词曲调优美,舞步多姿多彩,气氛热烈。

“耍花楼”已被列入第四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今天的耍花楼,已经从鲜明的宗教色彩中脱胎换骨,在保留了“耍”和“跳”的基础上,嵌入了全新的角度和语言,憧憬美好未来成为主调。

▍信息来源:合浦旅游

▍客服:投稿、加群微号:YB_YB,渴望骚扰

赞赏

长按







































头部白癜风怎么办
北京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得好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