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1/29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梧州城演义

今日之梧州,始于苍梧王城,汉时兴盛,为岭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成为岭南首府。从秦始皇开凿灵渠到汉晋更替,从苍梧王城到广信县城,再为苍梧郡治和交趾刺史部治所在之地,整个两汉时期,梧州历经三百多年,得避战乱侵扰,得中央政府广施恩信,得行政建置之幸,得地理、交通独特之优势,政权稳定,社会进入黄金发展期,对整个岭南地区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当时,中原大地战乱频起,民不聊生,而远在岭南的苍梧却得以“偏安”。苍梧王赵光之治,休养生息,人丁兴旺,社会经济发展积厚流光,独领风骚数百年,闻名于中原大地,引无数能人贤士慕名而来,风光无限,至今依然令人引以为豪。

A

天赐优势,扼守岭南要塞之地

要说秦亡汉始后哪个地方最为引人惊叹,岭南必排前列,而要讲岭南的风光史,梧州是绕不开的核心话题。

话说秦始皇灭六国后,便兵临五岭,挥师南下,统一岭南,随后留下了50万将士镇守,并放逐十多万“罪人”到岭南,为当时以土族为主要人口的岭南带来众多的劳动力。龙川县令赵佗为之惊喜不已,于是他就向秦始皇打报告申请调中原3万无夫家的女子到岭南“为士卒衣补”,最后被批准调给一万五千。这批女性到来后,使得岭南一时间新增添了一万五千个小家庭,从此繁衍生息,为岭南随后的发展打下了扎实的人口基础。

梧州历史文化研究专家陈侃言认为,这批镇守将士和南贬下放的“罪人”,是岭南的第一批移民,给岭南地区带来了中原的文明和先进的生产力,为岭南的开发准备了人才条件和知识资源,奠定了雄厚的发展基础。

位于岭南的梧州拥有独一无二的地理优势。陈侃言在《史识梧州》一书中说,那时的梧州四周都是水,水路交通尤其发达,“唇齿湖湘,襟喉五羊”,四通八达,是岭南水路交通的枢纽,要塞之地。

据《广西大事记》记载,秦始皇三十年(公元前年),秦始皇便在桂江上游靠近湘江支流的分水岭,开凿了史上著名的灵渠。灵渠一开凿,作为要塞之地的梧州便理所当然地成为岭南迎接中原人南迁的第一个大驿站、大码头、大舞台了,在岭南大地上最先得到中原先进文化、技术的洗礼,也开始了一枝独秀地屹立在岭南这片沃土之上。

在苍梧王城建设的基础上,中原人口大批南迁,以及优越的自然环境,梧州的发展可谓如虎添翼。这为日后梧州成为岭南首府打下了基础。

B

免于战乱,繁盛景象一枝独秀

基础有了,但成为岭南首府,还需要一个过程,这时梧州就得多谢汉武帝了。

秦亡汉室立,岭南在经过南越国的一系列管治后,整个社会面貌一片欣欣向荣。于是,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挥兵南下。苍梧王赵光为大局着想,主动归汉。如此,汉武帝不费一兵一卒便将四海八方皆为之眼红的岭南收复,划入汉室雄图之中,而苍梧也因此而得福,免受战争之苦,维持了稳定发展的局面。

和平收复岭南,汉武帝对此感到很满意,马不停蹄地在岭南做了一系列的建制,把整个岭南分设为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儋耳、珠崖九郡,广施恩信。史料记载,汉元鼎六年(公元前年),“武帝平南越,以其地为广信县,置苍梧郡。”于是,作为岭南管治的中心地带,苍梧王城便被改为广信县城,成为苍梧郡治所在地。《汉书·郡国志》记载:“县名广信者,谓初开粤地宜广布恩信也。”广信之名也是因此而得,直到隋开皇十年(年)广信县才改名苍梧县。

据梧州历史文化研究专家陈金源参与编写的《广信县源流考》一文所述,广信县城在苍梧王城的基础上,“向南筑成半梯形,北由今梧州东正路45号至10号,中由东正路顶幼儿园至传经里4号,南由东中路13号至文化路东3巷6号,周长米,面积2.5万平方米。三国吴黄武元年(年),再次扩筑至今大中路口和东正老干部宿舍”。

《广西通志辑要》记载:“广信县苍梧郡治,又为交州刺史治。”梧州刚成为苍梧郡治,何时又成为交州刺史治呢?原来,设置广信县城后,在汉元丰五年(公元前年),汉武帝又大手一挥,下令将当时统领岭南地区的交趾刺史部治(东汉建安八年,交趾改为交州)从越南河内西北部的赢阝娄移设至广信县城,以更好地监察岭南九郡。梧州也因成为当时新的行政中心——岭南地区的首府。

根据史料复原的两汉时期交趾刺史部管辖区域图。(陈金源供稿)

此后,交趾刺史部先后共历19任刺史,长达年,其治所一直在广信县城。交趾刺史部是汉武帝所设置的十三刺史部之一,当时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除京师附近七郡外,把全国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域,每区由朝廷派遣刺史一人,专门负责巡察该区境内的吏政,检举不法的郡国官吏和强宗豪右,其管区称为刺史部。交趾刺史部辖地包括如今的两广、湖南南部、越南的北部以及海南岛,辖境辽阔。将管辖范围如此大的交趾刺史部治移到苍梧广信,可想而知,给当时的梧州带来了多大的政治先机以及经济发展机遇。

到东汉末年,三国鼎立,魏、蜀、吴你争我夺,在北方打得天翻地覆。但令人诧异的是,此时期的梧州却因地理优势得以避开战火,并在士燮兄弟的威望与运筹帷幄下,整个社会安宁无事,成为中原战乱的避难所。而这些避乱人士,又再一次为岭南地区带来了中原文化技术、人力资源,梧州也再一次率先得到新资源,得以继续发展着,维持着整个社会的繁荣盛景。

陈金源对两汉时期的梧州进行过深入研究。他认为,自交趾刺史部治移到广信县城,使梧州先后成为苍梧郡治和交趾刺史部治后,便开启了梧州成为岭南首府以及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辉煌时期,这一时期也是梧州历史上最为兴盛的一个时期。此后,梧州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速度在整个岭南乃至中原大地皆处于领先地位。令梧州人引以为豪的是,这个迅猛发展的时期,历经多年盛而不衰,整个两汉朝时期直至三国吴分交州为交、广两州前,梧州都是独领风骚,引人注目。

据《续汉书·郡国志》记载,西汉初,“苍梧郡十一城,户十一万一千三百九十五。合郡县五城,户二万三千一百二十一。”《后汉书·郡国志》说,东汉桓帝永寿二年(公元年),全国人口总数为万人,苍梧合郡十一城,户数达390户,人口则高达人,比全国总人口的8%还多一点。这些史料记载的数据十分瞩目,说明了当时的苍梧郡人口越来越多。

人口繁荣必定孕育经济的繁荣。当时的梧州,各方治理皆井井有条。可以说,苍梧王城时期的梧州迎来了第一个黄金发展的时代,而汉武帝改苍梧王城为广信县城,设苍梧郡,又将梧州的发展推向一个更高、更繁荣、更辉煌的时期。随后,梧州便成为岭南首府,数百年来,一枝独秀,地位不可撼动。

C

引以为豪,海陆丝路交汇节点

西汉期间,汉武帝内治全国,外击匈奴,政治雄图尘埃落定后,便开始大规模地进行对外交流,内外经济大交易的繁荣局面随之出现。当时,汉武帝做了一个至今依然影响深远的决定,那就是开通陆上丝绸之路,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同时,大力推进以南海为中心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

此时,水陆路交通汇聚的梧州理所当然地成为海陆丝绸之路的交汇节点。尤其是灵渠的开通,以及元鼎六年,汉武帝在苍梧郡设置漓水关,再到东汉建初八年,零陵峤道这一湘桂走廊的开通,历代帝皇不间断地对梧州进行着开发,不断建设梧州交通路网,从而使梧州的交通更为便捷,地位更为重要。南北往来只要溯桂江越灵渠入湘江经洞庭连结长江,便可抵达长安;也可从长安出发,由长江经灵渠到西江,过徐闻、合浦出海,直达印度、波斯等国,与海外国家进行交流、贸易。

坐落于西堤公园介绍梧州作为海陆丝绸之路最早对接点的石碑。

陈侃言认为,任何一个朝代,即使是闭关锁国后,梧州始终都是开放的口岸。汉朝时期,全国的河流,北水南流要经梧州才可出海,所以梧州的经济是十分繁荣的,加之海上丝绸之路的进一步发展,经梧州进出的内外货物数不胜数。而且当时的梧州,除了漓水关,还设有盐关,专门用来收取盐税,这可想而知当时梧州交通位置之重要,经济之昌盛。《广西航运史》说:“梧州、合浦在汉朝时,已是广西及西南各省对外交通和贸易的重要门户。”

当时的梧州,水丰山茂,盛产着各种木材、山货,以及桐油等土特产,商人们从海上丝绸之路,一船船地将这些特产经梧州运到各地去,然后又将海外国家的特产运回来贩售,其中不乏油、大米、盐、花生、铁等这些大有作用的生活用品和生产材料。你来我往的贸易交往在梧州这个大码头上演着,夜以继日地集散着岭南海外之百货,使梧州成为长盛不衰的黄金口岸。

D

日新月异,经济发展突飞猛进

作为岭南首府,除了商品贸易快速发展之外,梧州在农业、手工业发展方面也是突飞猛进。

汉武帝平定南越国后,在岭南地区加大了经济开发的力度。汉王朝推行重农政策,梧州以天时、地利而加此“人和”,呈现出农业生产欣欣向荣的景象。

农业的发展,必定催生农业生产工具的使用。据史料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原铁器以及牛耕技术就已传入梧州乃至整个岭南地区。早已习惯吸纳各方新鲜事物的梧州人很快便掌握了冶铁技术,开始生产较为先进的铁器。考古发现,梧州汉墓出土的铁制工具,品种以及数量都较多,有用于翻土的铲、犁铧,也有锄、耙等。

两汉时期,梧州手工业的发展也是令人瞩目的。据梧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的《西江经济社会·梧州汉代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专辑》(年第1期)一书所述,这一时期,梧州青铜冶炼业和制陶业发展飞快,所制造的铜器和陶器,类型多样,不乏精美。如在市郊旺步东汉墓出土的铜器,有壶、盒、杯、刀、剑等,造型别致,纹饰精美,可见当时的青铜冶炼技术的先进。此外,梧州汉墓出土的随葬品,陶器占据了一定的比例,其中不乏日常生活用品的盛储器具,甚至还有砖瓦等建筑器材。这些出土的青铜器、陶器,无一不令人叹为观止。

梧州出土的一级文物东汉羽人铜灯,可见当时梧州的青铜冶炼技术相当先进。

郁郁苍梧山,盈盈桂江水。从元丰五年(公元前年),一直到建安十六年(年),整个两汉时期,偏隅一方的梧州既无战乱,受中央惠政照拂,进入了一个黄金发展的时代,并以开放、容纳的姿态,主动接受中原先进技术和文化,积极进行中外交流,发展海内外贸易,进一步发展社会经济,毫无疑问地成为岭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首府地位不可撼动。这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也是梧州自身发展的结果,既促进了岭南地区的发展,也为后世梧州的发展打下了雄厚基础。

延伸阅读

梧州大事记

汉(公元前年~公元元)

●元延二年(公元前11年)

广信人陈钦被郡县举为秀才,推荐到京;后成为闻名的五经博士,著有《陈氏春秋》。

●元始元年(公元1年)

在苍梧郡治广信设城东驿。

●元始二年(公元2年)

在苍梧郡治设城东驿。

进行人口调查。当时广信仅1.4万人。这是广西最早的人口调查。

●王莽始建国元年至更始二年(公元9~24年)

苍梧郡改称新广郡,广信、猛陵县分别改称广信亭、猛陵县。

●建武元年(25年)

新广郡复称苍梧郡,广信亭、猛陵县复称广信亭、猛陵县。

西汉的苍梧郡拥有大瑶山以东的地区,计辖广信、谢沐(今恭城、富川境)、高要(今广东肇庆)、封阳(今贺县信都)、临贺(今贺县)、端溪(今广东德庆)、冯乘(今富川)、富川(今钟山)、荔浦(今荔浦)、猛陵(今苍梧、藤县境)10县,全郡户,人。

(摘自《梧州大事记》)

采写:梧州日报记者全淦枚

摄影:梧州日报记者麦朝枢(除署名外)

梧州日报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价格
白癜风好治疗么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