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特价房 简介 北海是一个浪漫的海滨城市,气候宜人,风光旖旎,全年花红柳绿,四季瓜果飘香。洁白如雪的银滩,风光秀美的涠洲岛,波光粼粼的星岛湖,红树林、冠头岭、珠海路老街、古汉墓等等,这一切组合成了美丽富饶风景如画的北海。加之空气清新怡人,负离子含量极高,堪称中国最大的城市氧吧,被称为“中国最适宜居住的城市”。 北海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也是中国西部唯一具备空港、海港、高速公路和铁路的城市,更是享誉海内外的旅游休闲度假胜地,有着“中国十大休闲城市”的称号。 北海(壮文:Bwzhaij)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地级市,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南端,北部湾东北岸。位于东经°50′45″~°47′28″,北纬20°26′~21°55′34″之间,西北距首府南宁公里,东距广东湛江公里,东南距海南海口海里。 北海是全国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亦是中国最美的海滨城市之一;既是中国西南地区同时拥有深水海港、全天候机场、高铁、高速公路的城市,也是中国大西南连接东盟的最便捷的出海口。北海位于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处于泛北湾经济合作区域结合部的中心位置。 北海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始发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从年开始,北海连续入选"中国十大宜居城市"之一。北海市面临的北部湾有丰富的海洋资源,为中国“四大渔场”之一。 折叠名称由来北海市 广西北海市的“北海”一名来自其海城区地角镇的同名渔村“北海村”,由于此地最早开发人群都是疍家渔民,他们长年集中居住在靠近避风港的村落,该避风港面向北面海域(北海市是个半岛),所以此村得名“北海村”。 “朝沧梧而夕北海”,北海的名字很早就有了,北海地名的形成,定位于康熙元年()年,清政府设“北海镇标”作为“北海”地名的称谓。由于此种说法转述频繁、引证广泛,因此成为一个定例。据文史资料记载,“北海”一词可追溯至宋朝甚至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个时期,“北海”更多的是被外国人所称呼。年6月,北海由广东省划归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之名也一直沿用至今。 折叠建制沿革北海市地图 在距今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北海已有人类活动,北海市属北海县地,古称百越。 北海市因市区北面濒临海而得名,始见于清康熙初年,清嘉庆年以来沿称为市。 商代,合浦所属的百姓就“请以珠巩”进贡商王。 早在多年前的汉代,北海就是桂东南,粤西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这里便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 东汉建安8年(年)合浦郡统合浦,徐闻,高凉,凌允,珠崖五县,北海属珠崖。 三国时,孙吴黄武七年(年)改合浦郡为珠官郡,太元二年(年)恢复合浦郡。 两晋年间,合浦都是郡治所在地。晋咸和中(年)印度佛教徒智弘,无行从海路入合浦传教。 南北朝建元元年(年)合浦郡地另设11个郡地,设盐田郡于北海地,杜周一县。 隋大业三年(年)改为禄洲。 唐武德五年(年)合浦郡改称越州。唐贞观六年(年)添置珠池县,唐贞观八年(年)越州改称:廉州,因历代出廉官而得名,十二年(年)废安昌,珠池两县入合浦。唐元宝(年),廉州改称合浦郡。 北海市地图 五代南汉乾哼元年(年)复称廉州,统合浦,封山,蔡龙,大廉四县。 南汉大宝五年(年)改为媚州都。宋太平兴国八年(年)废廉州移至海门三十里(北海地)建太平军廉州古城始建。北海自南北朝(年)设盐田郡起,至五代北宋(年)先后在北海设过盐田郡,海门镇,陆州,珠池县,东罗县等政区。 元三十年(年)在廉州设提举市舶司,专事海运与外国船只并收“船头规”时为全国六大市舶司之郡,逮扬州,统11个县。明洪武元年(年)设两广总督后改名为廉州府,统合浦,石康,灵山,廉州。 清康熙元年(年)设北海镇标(军事建)。乾隆年间,北海市开始形成。咸丰五年(年)珠场巡检司移驻北海,标志北部湾中心从廉州(合浦)移至北海,北海港口商业城市开始形成。光绪六年(年)中英签订《烟台条约》北海与宜昌、芜湖、温州、一并辟为通商口岸。 北海市因市区北面濒临海而得名,始见于清康熙初年,清嘉庆年以来沿称为市。 年12月4日解放,当时为镇,归合浦县管辖(属广东南路专区)。年1月前为广东省辖市,同年5月委托广西省领导。 年3月正式划归广西。 年5月重归广东,年降为县级市,年降为合浦县北海人民公社(属湛江专区)。年改为县级镇,年恢复为县。 年6月又划归广西。 城市风景 2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旅游对外开放城市。 3年10月提升为地级市。 4年4月与防城港作为一个整体被国务院确定为进一步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 7年7月1日合浦县划归北海市管辖。 年11月9日经国务院批复为历史文化名城。 区域分布 北海位于广西南部北部湾东海岸,下辖海城区、银海区、铁山港区、合浦县等三区一县,境内有众多人文和自然景观。北海市区有号称“天下第一滩”的银滩、冠头岭国家森林公园、侨港度假浴场、外沙海鲜岛、珠海路老街、涠洲岛火山国家地质公园、斜阳岛等,星岛湖、山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著名的合浦汉墓群博物馆则位于合浦县境内。 历史文化港口文化 北海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是连接东南亚甚至是欧洲的重要桥梁。年中英《烟台条约》签订开辟北海为通商口岸,后有多个国家在北海设立领事馆、教堂、海关、洋行等机构,现在留下的历史建筑对研究近现代史、海关史、港口史、对外贸易及建筑史都有着重要意义。 疍家民俗 疍家渔民,富有诗意的水上居民。北海沿海大体有三类疍民,一是以采蚝捕鱼为生的蚝疍,二是以采珠为主、兼浅海捕捞的珠疍,三是以捕鱼为生的渔疍。传统的疍民不愿上岸居住,有许多人在海边搭建大竹棚居住,俗称“疍家棚”。疍民性情豪放,热情浪漫,喜欢唱咸水歌和西海歌,但唱歌不叫唱而叫叹;婚丧仪式隆重,禁忌礼仪讲究。每逢节假日,在北海一些沿岛区域或岛屿至今还会举办些疍家民俗风情文化表演,独特的疍家民俗独显着北海本土文化之魅力。 节日北海是个多民族的城市,每个民族都有独特的节日,各具特色。到北海旅游,如果恰好遇上某个节日,那可千万不要错过! 仫佬族依饭节 时间:农历闰年的立冬 地点:北海地区仫佬族聚居区 简介:依饭节是仫佬族祭祖、祭神及庆祝丰收、保护人畜平安的隆重传统节日。各地仫佬族过节的时间略有不同。依饭节以一至三天为期。届时,祠堂门上贴对联,门楣剪贴红、黄、绿、蓝彩纸九张,分别书写“奉神”、“集福”、“庆贺”、“依饭”等字样,堂前以松枝扎三门,堂中设坛,坛前烧香点烛,陈列供品。祭神仪式宣告结束后,族人一起宴饮、唱歌、演对、耍龙舞狮,欢庆几个通宵。后逐渐演化成了仫佬族人民庆丰收和继承发扬民族文化艺术的节日,节间的祭神仪式已逐渐简化,封建宗法性的东西弃掉,增加了演新戏、唱新歌、体育比赛和经贸活动的内容。 铜鼓节 时间: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十五、三十日 地点:北海东兰县隘洞、长乐乡一带 简介:铜鼓节是东兰县隘洞、长乐乡一带壮族传统节日。分别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十五、三十日举行。届时,各村的小伙子组成铜鼓队,把铜鼓抬到村附近的高山顶上,悬于木架,首先击鼓祭祖,然后进行击铜鼓比赛,比赛往往通宵达旦。同时,男女青年结伴纵声对歌。比赛结束,人们以从家里带来的粽粑等食物进行野餐,欢歌笑语响彻山谷。 花炮节 时间:农历三月三日 地点:北海 简介:侗族传统民俗节日,也是一项竞技性体育活动,在农历三月三日时举行,传说来源于千年前的一次聚会活动。现在以村寨为单位组织抢炮队。三声铁炮放后,绑着红布条的铁环冲上云天,队员纵跃抢接,到手后传给队友或越过围抢入群,冲出围抢队伍,就算胜利,如此三次。结束后,男女青年聚在一起奏芦笙、跳舞,一片欢声笑语。 侗年 时间:农历十一月初一至十一日间 地点:北海 简介:侗年是侗族的传统节日。各地侗族过侗年的时间先后不一,但多在农历十一月初一至十一日间举行,也有在农历十月间进行的。节间,各家杀猪宰羊,杀鸡杀鸭,节日前一天,备豆腐、鱼虾,当晚用酸水煮熟,经一夜冷却成“冻菜”,节日当天便以“冻菜”祭祀祖先,之后请客访友,宴饮作乐。 赞赏 |